欢迎访问《钢铁》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7年, 第4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7-10-15
  

  • 全选
    |
    炼钢
  • 李海波;李宏;王新华;陈天明;杨素波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生产工艺,改变冶炼方法和炉渣组成,进行了齿轮钢20CrMoH生产试验,分析讨论了生产过程钢中的T[O]、低熔点钙铝酸盐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出钢脱氧时加入足够的Al,钢水的T[O]含量降低非常快,当w(FeO)+w(MnO)≤0.5%时,SiO2已经成为钢水氧化的氧源;选用w(CaO)= 55%~60%,w=(Al2O3) 35%~40%,w(MgO)≤6%的CaOAl2O3MgO渣系精炼,可以得到w(T[O])=0.0010%的钢水,夹杂物的变化过程和Ca处理时夹杂物的转变过程类似;钢包渣中w(CaO)/w(Al2O3)的比值为1.50~1.65时,能使钢液中的Al2O3夹杂转变为低熔点的钙铝酸盐,得到与钢液Ca处理相同的效果,在RH真空处理后不再需要钙处理。
  • 压力加工
  • 何安瑞;杨荃;刘文仲;郭宏伟;邢娟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济钢1700 mm热连轧是新建投产的宽带钢生产线,其F2—F6精轧机组装备有工作辊弯辊和窜辊技术。针对这种典型机型,在大量有限元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开发了相应的板形设定控制模型,包括工作辊综合辊形(初始辊形、磨损辊形和热辊形之和)计算模型、支承辊综合辊形计算模型、窜辊设定计算模型和弯辊力设定计算模型等。在经历了系统设计、程序编写、离线调试、在线调试后 ,板形设定控制模型投入稳定运行,所有考核规格的凸度控制精度超过96%。在同宽轧制长度超过70 km的轧制单位内,各机架弯辊力设定结果能够自动适应带钢厚度和钢种的变化,且凸度控制精度超过95%。
  • 常安;邸洪双;白金兰;佟强;阳代军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边部减薄是带钢重要的断面质量指标,直接影响到边部切损的大小,与成材率有密切的关系。以六辊冷轧机为对象,采用影响函数法建立轧辊的弹性变形解析模型,分析了带钢入口厚度、压下率、变形抗力、前后张力、工作辊与中间辊的正负弯辊以及工作辊横移等因素对边部减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带钢入口厚度、压下率和变形抗力的变化对出口带钢横向厚度分布的影响结果相似,即随其数值的增大,中心板凸度Cc和边降Ce都随之增大。正弯辊力会减小Cc和Ce,工作辊横移会大大改善边部减薄,具体的横移量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宽度以及不同轧制工艺来确定,而不能仅仅通过工作辊长度以及带材宽度来设计工作辊横移位置。
  • 原料与炼铁
  • 陈辉;吴胜利;余晓波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炉缸工作状态对高炉生产有重要影响。炉缸工作状态活跃与否主要受焦炭的填充状况及液态渣铁流动性的影响。焦炭的填充状态决定炉缸内的“透液通道”,渣铁的流动性影响渣铁流入和排出炉缸的顺畅程度。高风氧量操作下,随富氧率增加,渣铁流入和排出阻力系数减小。以流入和排出阻力系数为基础,结合生产数据,提出了“炉缸活跃性指数”新概念,并能较好地评价和判断炉缸状态。
  • 炼钢
  • 臧欣阳;王旭东;马勇;姚曼;张立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结晶器摩擦力是反映结晶器与铸坯间相互作用、评价保护渣润滑性能的重要参数。由于摩擦力的检测与计算比较复杂,一般通过对振动工艺参数的理论分析来估算结晶器与铸坯间的润滑与摩擦。基于液压振动装置的板坯连铸试验平台,对结晶器摩擦力和振动速度进行了检测实验研究。通过对理论与实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讨论了结晶器摩擦力状态与负滑脱参数的关系及二者随拉速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在制定适宜的振频拉速匹配关系、定量理解结晶器与铸坯间的瞬态摩擦行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钢铁材料
  • 霍向东;毛新平;李烈军;林振源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阐明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Ti微合金化钢的强化机理,通过电镜和化学相分析等实验手段对Ti含量不同的集装箱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轧前钢中尺寸为几十纳米的方形TiN粒子已基本析出,连轧及其后的低温阶段钢中形成纳米尺寸的弥散的TiC析出物,降低了Fe3C的质量分数。小于10 nm的TiC粒子是Ti微合金化钢屈服强度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 沈晓辉;赵亚琼;安涛;章静;闫军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有限元法,综合考虑了温度、相变及应力的耦合作用,对车轮热处理残余应力及热处理工艺对它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模拟分析表明,马钢生产的HDSA车轮踏面的最大周向残余压应力为140MPa左右,压应力区深度达到382 mm。得到了淬火温度、淬火时间、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踏面上周向残余压应力和踏面下压应力区深度的影响规律,其中回火温度对踏面上的残余应力影响最大。
  • 李军;孙颖;赵宇;喻晓军;李波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取向硅钢高温铸坯加热工艺是长期困扰各大取向硅钢生产厂的一个技术难题。近20年来,开发低温铸坯加热工艺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取向硅钢低温铸坯加热新工艺中不同抑制剂方案的分析比较,并结合世界各大钢铁企业对低温铸坯加热工艺的开发及应用情况,对目前低温铸坯加热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 环保与能源
  • 王楠;陈敏;王洋;冷威威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金属液用保温剂碳化稻壳价格不断上涨和保温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现状,以开发新型、质优价廉保温剂为目的,考察了碳化秸秆的理化性能以及作为金属液保温剂的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碳化稻壳相比,碳化秸秆具有较高固定碳含量、较小导热系数和较好流动性。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均表明,碳化秸秆具有良好的保温绝热效果,但其塌陷度较大并有结壳现象,与碳化稻壳配合使用,能够取得满意的保温效果。
  • 装备与控制
  • A.A.Fior;M.Fabbro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埃及Ain Sukhna Ezz带钢厂的电弧炉是达涅利公司建造的最大的电弧炉之一,由于可选用多种入炉原料,采用最优化熔炼和精炼方法,可在电弧炉上以转炉生产成本生产转炉优质钢种。
  • 综合论述
  • 王国栋;刘相华;刘振宇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叙述了热轧钢材组织和性能预测技术的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总结了我国近年在该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这项技术的发展重点是:与自动化学科结合,实现组织性能的在线优化和控制;以组织性能预测成果为手段,开发新型的引领未来的钢铁材料;以组织性能预测与控制技术为基础,在炼钢—连铸—热轧生产流程中实现柔性轧制。
  • 炼钢
  • 栗红;常桂华;孙群;陈本文;王荣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LDLFCC和LDANSOBCC两条工艺路线对管线钢洁净度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工业试验和金相、化学等分析手段,对冶炼过程钢水中氧、氮含量和夹杂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钢水经过LF炉和ANSOB两种精炼工艺处理后钢水洁净度是一致的,采用LDANSOBCC工艺生产某些钢种可降低成本。提出了精炼过程中吹氩工艺是去除夹杂物的主要因素。精炼处理时间40 min,钢中氧、氮和夹杂物基本达到最好水平,继续延长精炼时间钢水中夹杂物没有变化。

  • 压力加工
  • 白剑;张清东;常铁柱;李有元;许健勇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DI材( 制罐用镀锡板)是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冷轧产品,也是1420冷连轧机组的特色和效益产品。从板形控制目标曲线设定的基本原理出发,解析计算结合现场实测分析,研究并建立了此机组用于低凸度DI材轧制生产的第1机架板形自动控制目标曲线设定模型和参数,并作为DI材边缘降控制的一项辅助手段投入生产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 原料与炼铁
  • 朱德庆;徐小锋;欧应钦;周围;潘建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以新疆高品位磁铁精矿为原料,采用预热球团一步法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制取直接还原铁。在造球前通过润磨工艺预处理磁铁精矿,以期提高生球及预热球强度,有效地降低干球粉末率。在磁铁精矿配加1.0%复合粘结剂及润磨4 min的条件下,生球落下强度由未润磨时的3.8次/0.5 m 提高到13.7次/0.5 m ;润磨后干球<1 mm粉末率由未润磨时的10.98%降低到2.98%;在预热温度800 ℃、预热时间10 min时,预热球团抗压强度由未润磨时的466 N/个 提高到581 N/个 。预热球团直接还原时,采用润磨预处理方案球团的金属化率与无润磨工艺的相差不大,但金属化球团抗压强度远远大于未润磨时的金属化球团,且几乎不产生磁性粉末。通过链箅机—回转窑直接还原扩大试验,所得的直接还原球团铁品位达9391%、金属化率达9599%、硫的质量分数低于001%、磁性粉末率仅为0.75%~0.96%、还原煤耗为808.5~859.3 kg/t 。该直接还原铁是电炉冶炼优质钢和特殊钢的理想原料。
  • 曲飞;吴敏;曹卫华;何勇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现实中高炉炉况的征兆样本集是有限的,常规的基于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的方法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支持向量机方法是针对小样本集分类问题提出的,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因此采用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进行高炉炉况诊断。通过仿真试验证实此方法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 炼钢
  • 王谦;何生平;何宇明;陈文满;李家春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钢包渣和中间包覆盖渣中Al2O3含量的差异和浇注过程中的变化,根据质量平衡计算了钢包下渣量每包达到74.5 kg。在该下渣量下,铸坯平均w(T[O])为23×10-6,大型夹杂总量平均达到34.85 mg/(10 kg)。对钢包下渣严格监控后,铸坯平均w(T[O])为15×10-6,大型夹杂总量平均达到6.2 mg/(10 kg)。减少钢包下渣对采用小型中间包的连铸工艺提高铸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周俐;刘国平;丁长江;吴发达;梅忠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取样测定了120 t转炉在冶炼过程中熔池中硫的变化情况,通过物料平衡计算研究了熔池中硫的来源,并研究了终点温度、炉渣碱度、渣中(FeO)对硫在渣钢间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终点温度和炉渣碱度有利于硫分配比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渣中(FeO)含量有利于硫分配比的提高,w(FeO)≥18%时,随着(FeO)含量的提高硫分配比减小;减少入炉硫负荷是冶炼低硫钢的基础。
  • 原料与炼铁
  • 李光辉;彭志伟;杨雪峰;范晓慧;姜涛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昆钢120万t/a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线投产以来生产中制约生球质量和成品率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原料结构、加强原料预处理、优化造球工艺制度、调整生产工艺等手段,可大幅度提高生球质量。昆钢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这些措施后,球团矿成品率提高了25%。
  • 炼钢
  • 郑柏平;焦国华;周春泉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BOFLFCSP生产冷轧基板的主要强化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控制。细晶强化是冷轧基板强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屈服强度的高低与晶粒的大小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通过对炼钢、精炼和连铸工艺的优化,钢水中平均w([Si])≤0.02%,w([N])≤30×10-6;控轧控冷的目的是控制动态再结晶和有利于晶粒长大,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是影响强度的3个重要轧制参数。采取相应措施后,冷轧基板的强度大幅降低。
  • 压力加工
  • 连家创;戚向东;岳晓丽;杨自行;王佑林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唐山国丰1450热连轧机精轧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轴向移动可变辊缝凸度并可变辊缝形状的轧辊辊型和与其相配合的支承辊辊型的最优辊型设计方法,经生产考核,达到了带钢出口厚度1.2~2.5 mm,平直度偏差±18 I.U的技术指标,取得带钢平直度控制的良好效果。
  • 钢铁材料
  • 叶飞;陈伟庆;周新龙;
    钢铁. 2007, 42(10): 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结果表明:硅锰脱氧的含硼低碳钢中的夹杂物以长条状的MnOSiO2夹杂物为主,其长宽比为87~166,变形程度高;随着钢中硼含量的增加,长条状变形夹杂物的比例呈上升的趋势;铝脱氧的低铝含硼低碳钢中的夹杂物以MnOAl2O3TiO2与MnS的长条状复合夹杂物为主,其长宽比为93~163。对比分析认为,这两类长条状夹杂物均为含B2O3的低熔点氧化物塑性夹杂。高铝的含硼低碳钢中的氧化物夹杂主要是Al2O3,未发现变形的长条状氧化物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