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钢铁》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8年, 第4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8-11-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张寿荣
    钢铁. 2008, 43(11): 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进入21世纪,中国钢铁工业规模发展空前,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巨大。规模快速扩张中出现许多问题,以科学发展观来衡量,在许多方面需要改进。虽然在某些方面,中国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进入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上中国钢铁工业仍属于粗放型,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提出了迎接挑战的若干建议。
  • 原料与炼铁
  • 许斌;熊林;杨永斌;姜涛;李骞;王界超
    钢铁. 2008, 43(11): 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配加白云石粉提高MgO含量对含氟铁精矿球团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球团矿中MgO含量对生球质量的影响不大。当球团MgO含量从0.83%增加到2.0%时,成品球抗压强度显著提高,强度从3555 N/个提高到了5050 N/个。但由于白云石的分解产生CO2增加了球团的孔隙率,使得提高球团矿中MgO含量会降低预热球抗压强度,通过延长预热时间来完成Fe3O4的氧化即可以提高预热球抗压强度也可以提高成品球抗压强度。在较高的焙烧温度下,MgO大多赋存于铁相中稳定了磁铁矿和含镁矿物的晶格,这些矿物与Fe2O3、铁酸钙等互连和紧密胶结,相互熔蚀,有利于球团抗压强度的提高。
  • 左海滨;林金柱;戴玉山;刘征建;张旭;杨天钧
    钢铁. 2008, 43(11): 16-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提高烧结机利用系数是满足钢铁市场旺盛需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在不改变原有烧结工艺参数的条件下,通过在烧结台车上安装支撑板减轻下部料层荷重,改善料层透气性,增加通过料层的风量,进而提高烧结机产量。在烧结杯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工业生产用支撑板的形状设计、在台车上的布置方式以及对支撑板材质的要求。两阶段工业试验表明,安装支撑板后,烧结产量平均提高6.34%;转鼓强度平均下降0.07%,仍保持在同一水平;筛分和抗磨指数改善。烧结生产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黄万杰;郭晓镭;代正华;龚欣;黄春进;陈玉明
    钢铁. 2008, 43(11): 2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附加压降法为基础,对整套宝钢4号高炉喷煤系统的压降作了模型计算。分别对水平管、上升管、以及不同曲率半径的弯管等建立了相应的固相摩擦因数经验式,得到了一整套计算喷吹管路压降的模型。与生产装置的运行结果相比,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好。这一模型的建立不仅对高炉喷煤系统的设计计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而且还对现有的宝钢4号高炉喷煤系统的节能降耗给予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 于要伟;白晨光;梁栋;夏锋;牛文娟
    钢铁. 2008, 43(11): 26-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无钟高炉布料的主要规律,开发出高炉布料模型。该模型有以下主要特点:炉料出下料罐的运动为“烟道流”;原始料面假设条件的改进;料面形状多段线性化处理;料面下降分为二部分对新料面修正。利用该模型可以求解料面形状,并计算炉料的矿焦比(O/C)。
  • 蔡海涛;张建良
    钢铁. 2008, 43(11): 3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低品位硼铁矿碳热还原分离铁硼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500 ℃以下硼铁可以通过选择性还原进行分离,矿石中的氧化物杂质对其没有影响。按化学当量C/O = 1配碳,进行了差热及马弗炉焙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该矿本身相互嵌布特点,焙烧温度在1200 ℃以下时硼铁分离效果不好。焙烧温度过高选后硼铁精矿粉品位变化不大,能耗增大。因此,最佳的焙烧温度为1200~1350 ℃,在此温度下能使硼铁分离,铁硼精矿粉品位分别达到80%和12%以上。实现了低品位硼铁矿的综合利用。
  • 炼钢
  • 岳强;陈舟;邹宗树
    钢铁. 2008, 43(11): 37-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加准确地通过水模模拟非金属夹杂物在钢液中的运动行为和去除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相似关系—润湿相似。通过夹杂物在中间包内去除的水模型实验,验证了润湿相似的重要性。对夹杂物团聚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湍动条件下,颗粒的浓度和非金属夹杂物在钢液中的不润湿性所导致的疏液作用是使颗粒发生碰撞团聚的主要因素。
  • 刘福斌;姜周华;耿鑫
    钢铁. 2008, 43(11): 4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电渣炉重熔期大电流导体产生磁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ANSYS软件包,通过求解磁矢量微分方程,确定了磁感应强度在空间的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在自耗电极轴向方向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在两端处大并且变化较大,中间磁感应强度最小;磁感应强度的总体趋势是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但在涡流区域将发生畸变,铁磁体表面的场强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主回路中,各区域磁感应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导线区域、电极区域、立柱和横臂区域、结晶器区域。
  • 李太全;包燕平;刘建华;王敏
    钢铁. 2008, 43(11): 45-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热力学计算了X120管线钢中氧化镁及其复合夹杂物在钢液中的析出条件,以X120管线钢酸溶铝目标质量分数0.025%为例,0.00046%<w([Mg])<0.0033%,钢中生成MgO·A12O3夹杂物,当溶解镁含量w([Mg])> 0.0033%,钢中将有MgO生成。在X120管线钢的成分下,w([Ti])=0.016%时,w([Mg])=00008%就可以生成2MgO·Ti2O3复合夹杂。微镁处理的X120管线钢中的夹杂物全部是细小的含镁复合氧化物或是含镁氧化物与硫化物的复合夹杂。镁处理钢中的夹杂物小于2 μm的占85%,2~5 μm的占14.5%,5~10 μm的夹杂物仅有0.5%,看不到大于10 μm的夹杂物,大大优于钙处理钢。
  • 朱立光;韩毅华
    钢铁. 2008, 43(11): 4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H型钢连铸坯表面裂纹问题,结合凝固理论建立了H型钢连铸结晶器内钢水凝固传热模型,并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水凝固传热过程进行模拟求解,描述和分析了凝固坯壳的温度分布、坯壳生长历程及各工艺因素对钢传热行为、凝固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提高铸坯质量、减少漏钢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 压力加工
  • 贾涛;胡恒法;曹光明;刘振宇;王国栋
    钢铁. 2008, 43(11): 54-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产品的性能要求制定合理的热轧工艺,提出将组织性能预测与控制技术应用于热轧工艺的优化设计。基于大量生产数据,建立了包含10个BP神经网络的模型组以描述化学成分、工艺和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预测精度分别达到了±6%、±6%和±4%。结合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针对客户对性能的需求,在化学成分和工艺约束已知的条件下,对热轧工艺进行了优化计算。工艺优化计算结果与现场生产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工艺优化设计的有效性,从而为热轧最优工艺设计提供指导。
  • 潘红波;唐荻;胡水平;王潇潇
    钢铁. 2008, 43(11): 5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平面应变热模拟技术是塑性加工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实验室模拟技术,现被广泛应用于测量金属的变形抗力以及金属的流动状态,是热轧过程模拟的最好的方法。为了全面研究平面应变技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物理模拟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刚端、摩擦、试样尺寸以及对中性对平面应变过程中的应力状态以及金属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因素对金属流动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
  • 江桂云;王勇勤;周石光;严兴春;王庆
    钢铁. 2008, 43(11): 65-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液压弯辊伺服控制系统,建立了电液伺服压力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的SIMULINK模块构建其动态特性结构框图,对影响系统动态特性的有关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有关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曲线规律,研究了系统各主要参数与抗干扰能力的关系,提出了控制性能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有关参数,可大大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 张晓峰;张清东;黄佩杰;王康健;吴彬
    钢铁. 2008, 43(11): 6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1420冷连轧机启动轧制过程中张力不稳定并导致启动困难的问题,从工厂实际张力控制系统出发,运用连轧理论建立启动轧制阶段带钢张力变化的机理模型,导出张力静态偏差的表达式。分析了相关工艺因素及控制参素对带钢张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单纯比例调节器对张力进行控制易导致张力波动;在不改变控制器类型的前提下,增大张力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减小S1机架的蠕动速度、减小各机架的轧制力,可以提高带钢张力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作为技术对策已用于对某1420冷连轧机组启动轧制过程的优化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钢铁材料
  • 张海;江海涛;唐荻
    钢铁. 2008, 43(11): 74-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1.0 mm厚 00Cr12Ti冷轧板在再结晶退火工艺条件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维氏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均呈快速下降趋势,在超过800 ℃之后变化不大。再结晶退火后,00Cr12Ti钢拥有较多的{111}取向的晶粒,塑性应变比值r0、r45、r90和r-在退火温度超过780 ℃以后都有较大升高,并且r90>r0>r45。在700~800 ℃之间,平面各向异性Δr值变化不大,随后Δr值随温度上升急剧升高,因而成形时易产生严重的制耳现象。通过杯突试验发现,杯突值IE与r-值的变化相一致,表明00Cr12Ti冷轧板在高温再结晶退火后,可获得良好的成形性能。
  • 王良平;吴晓春
    钢铁. 2008, 43(11): 78-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700 ℃下,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难以工作,奥氏体型热作模具钢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基于均匀设计方法,设计了6种不同成分的试验钢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试验测定了6种钢的硬度、室温冲击韧性、热稳定性,利用二次型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建模,得出了三者与成分、工艺之间的回归方程,并与H13钢和DIEVAR钢对比。结果表明:增加Si、Mn、V含量,降低Cr、Mo含量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同时在所设计的热处理工艺范围内可以使钢的室温冲击功达到300 J;在700 ℃保温20 h,硬度HRC减少1~3。
  • 宫明龙;赵骧;宋建宇;王守晶;左良
    钢铁. 2008, 43(11): 8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磁场(12 T)对Fe0.76%C合金在807 ℃奥氏体化保温不同时间(10 min、30 min、60 min)后以2 ℃/min的冷速冷却后,先共析铁素体显微组织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奥氏体化保温时间下,经强磁场热处理样品的先共析铁素体的面积分数和晶粒数量明显高于无磁场热处理样品。这可归结为强磁场降低了先共析铁素体形核所需的驱动力。随着奥氏体化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共析铁素体晶粒沿着强磁场方向伸长的趋势明显变弱。这主要是由于奥氏体晶粒随着奥氏体化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导致铁素体晶核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造成奥氏体中的Fe原子向先共析铁素体晶粒扩散的距离增大所致。
  • 陈昭运;李伟光;滕奎
    钢铁. 2008, 43(11): 86-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淬火后不同温度回火的0Cr17Ni不锈钢进行了冲击试验,发现该材料存在较严重的回火脆性。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俄歇电子谱仪(AES)的观察分析,研究了0Cr17Ni不锈钢产生回火脆性的原因。结果表明:该材料发生高温回火脆性的断裂属于解理与准解理复合型断裂,而并非是典型的沿晶断裂,导致回火脆性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回火过程中出现的针状碳化物。
  • 梁益龙;汪航;谭起兵;李光新;刘海鹂
    钢铁. 2008, 43(11): 9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不同外加拉压疲劳载荷条件下,通过对磨损层厚度的控制,研究了旋转磨损载荷作用对试样疲劳寿命的影响,并观察了摩擦磨损载荷作用下疲劳裂纹在表层和次表层的萌生、扩展过程。由于表面摩擦磨损时形成的高应变梯度干扰层的存在,改变了小裂纹的形态和扩展方向,从而对疲劳寿命有显著影响。
  • 环保与能源
  • 张淑会;薛向欣;吕庆;黄大威
    钢铁. 2008, 43(11): 94-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铁尾矿合成的SiC粉为原料,Y2O3和Al2O3为烧结助剂,常压烧结制备SiCY3Al5O12(YAG)复相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测定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并分析烧结物的致密化过程,研究其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材料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800~1850 ℃。烧成产物主要物相为SiC,其余为YAG和少量FexSiy。随烧结温度的升高,Y2O3和Al2O3生成的YAG相逐渐增加且稳定存在。细小的YAG颗粒弥散在基体周围,并逐渐增多聚集把短柱状SiC晶粒粘结在一起起到促进烧结的作用。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显气孔率降低,而体积密度、硬度和抗压强度均增加。
  • 郝志忠;程相利;吴胜利
    钢铁. 2008, 43(11): 9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高炉煤气洗涤水配加生活污水回收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污水混合后共同处理是可行的,处理后完全满足循环使用的水质要求。混合污水处理后,悬浮物和CODCr的含量大幅度降低,悬浮物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CODCr的去除率接近90%。
  • 装备与控制
  • K.J. Davison;F.Toschi;G.Salvador
    钢铁. 2008, 43(11): 103-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英国康力斯公司新建大盘卷棒材生产线的主要特点和技术亮点,以及配套的先进的过程控制系统,该系统使成套设备刚一进入试车投产阶段,就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 技术交流
  • 陈昕;金纪勇;刘春明;杨玉;赵素华
    钢铁. 2008, 43(11): 108-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鞍钢生产的贝氏体钢轨组织及性能的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针对钢轨矫直残余应力比较高的特点,重点进行了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残余应力等方面的研究,结合钢轨试铺考察了残余应力对钢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轨组织形态及性能稳定,并具有较高的强韧性。对试铺的观测结果表明:其耐磨及表面耐剥离性能优于热处理珠光体钢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