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钢铁》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8年, 第4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8-12-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周春林;刘春明;董亚锋;沙永志
    钢铁. 2008, 43(12): 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非高炉炼铁在不断进步,高炉炼铁流程仍是今后国内外主导发展方向。全面加强中国现有高炉炼铁流程的改造和优化是工作的重点。要注意大型化的合理选择、系统配置和操作参数的改进、过程检测和控制的完善、节能减排路线的制定等。降低铁钢比是减少吨钢CO2排放的最有效手段。
  • 原料与炼铁
  • 彭志伟;李光辉;唐兆坤;杨雪峰;姜涛
    钢铁. 2008, 43(12): 7-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国内铁精矿成球性能普遍较差的问题,研究了10种铁精矿的成球性能和改善铁精矿成球性能的主要措施。单一铁精矿成球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0种铁精矿的成球性能差异明显。改善铁精矿的成球性能研究表明,通过优化铁精矿原料结构、对铁精矿进行预处理、改善铁精矿粒度组成以及合理选择膨润土的种类和用量等措施能降低造球过程中膨润土用量,提高生球质量,显著改善铁精矿的成球性能。
  • 吕学伟;白晨光;张立峰;邱贵宝;胡途;谢皓
    钢铁. 2008, 43(12): 13-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的干燥、烧结问题,进行了原矿的化学成分测定、热重(TG)、差热(DTA)实验以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在升温过程中,得到了原矿主要矿物中自由水、结晶水和羟基的脱除温度区间。利用自制的烧结杯系统进行不同配碳量的烧结试验,研究了配碳量对烧结速度、烧结失重、废气温度、料层温度及成品率等参数的影响。结合相图和料层温度信息,对成品矿样进行了XRD及SEM分析,表明辉石(MgFeSi2O6)和镁方铁矿(Mg(Ni)Fe2O4)是红土镍矿烧结的主要粘接相。
  • 张建良;张雪松;国宏伟;张汝旺
    钢铁. 2008, 43(12): 1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将传统的炉料内堆角公式进行修正 ,此公式更符合高炉布料的实际;将上次布料的料面形状作为下次布料的初始料面,减小了初始料面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模型可以模拟每一个布料角度(环位)的布料情况,清楚地模拟出布料矩阵改变时的料面形状,模型还实时显示最近3批料的矿焦比曲线,为程序的收敛性提供了验证,并为高炉操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用本模型模拟的料面形状与开炉前实测料面形状基本吻合。
  • 吕庆;张振峰;李福民;
    钢铁. 2008, 43(12): 24-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承钢高炉铁沟粘结严重现象,对铁沟沉积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成铁沟沉积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钒钛高炉渣的流动性能差,渣中铁滴析出TiC、Ti(C,N)和出铁过程降温综合作用的结果。改善高炉终渣的粘度温度性能,提高渣、铁分离能力是防治产生铁沟沉积物的有效措施。
  • 炼钢
  • 王新华;陈斌;姜敏;王万军
    钢铁. 2008, 43(12): 28-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绝大多数为较低熔点夹杂物,可以显著改善钢材的抗疲劳破坏性能。对炉渣钢液夹杂物间相互作用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发现钢中MgOAl2O3系高熔点夹杂物的比率随渣钢反应时间增加而减少,与Al2O3的质量分数为20%和CaO/SiO2约为5的炉渣相比,采用Al2O3的质量分数为41%和CaO/SiO2约为65的炉渣,CaOMgOAl2O3SiO2系夹杂物的比率由24.3%增加至81.7%,大多数夹杂物位于较低熔点成分区域(≤1500 ℃)。
  • 刘阳春;傅杰;吴华杰
    钢铁. 2008, 43(12): 33-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薄板坯连铸连轧的低碳铝镇静钢中AlN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低碳铝镇静钢中酸溶铝含量在0.005%~0.043%时,钢中AlN的沉淀析出对热轧板材的晶粒度及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影响,据此可以推测AlN的沉淀析出不是薄板坯连铸连轧低碳铝镇静钢晶粒细化的原因。在薄板坯连铸连轧的低碳铝镇静钢中仅沉淀析出很少量的AlN,这些AlN仅能起到很微弱的沉淀强化作用,因此AlN也不是低碳铝镇静钢中起沉淀强化作用的主要析出相。但是这些少量AlN的沉淀析出对热轧板材再加热时的晶粒长大却有明显影响:随钢中酸溶铝含量的增加,即随钢中AlN含量的增加,钢的晶粒粗化温度不断提高。
  • 宋满堂;王会忠;王新华
    钢铁. 2008, 43(12): 38-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极低硫(w(S)≤0.0020%)X70钢的生产过程中,从铁水脱硫扒渣、转炉冶炼到LF精炼各工序要严格控制,而LF精炼工艺是影响钢液深脱硫的关键因素。控制好LF精炼终渣碱度、氧化性和渣量,钢液温度和脱氧,已生产出w(S)波动在0.0004%~0.0030%范围,平均0.0014%的X70钢。
  • 程常桂;李光强;帅静;陈兆平;夏幸明
    钢铁. 2008, 43(12): 4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宝钢二炼钢铁水三脱预处理工序,建立了铁水温降机理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预测精度与参数的选取密切相关;随熔剂中CaO含量增加,Fe2O3含量减少,铁水温降减小;随脱磷率增大、碳酸钠利用率提高,铁水温降减小;随脱碳率修正系数增大,铁水温降增大。
  • 轧钢
  • 张清东;徐兴刚;于孟;瞿标;李实
    钢铁. 2008, 43(12): 46-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工厂从国外引进的以BlandFord公式为基础的冷轧不锈钢带轧制力模型的计算精度,将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与现有变形阻力和轧制压力解析数学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变形阻力和轧制压力修正模型。将在生产现场采集的部分过程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预处理后作为训练样本用于训练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将其他现场实测数据用于验证所建的轧制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的轧制力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 李海军;赵旭亮;张殿华;王国栋;陈丰
    钢铁. 2008, 43(12): 4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轧机的弹跳方程是AGC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模型,但轧制过程中轧机的实际弹跳与轧件的宽度有关,当轧件宽度显著偏离全辊面宽度时,轧机的弹跳也会严重偏离预压靠方法得到的结果。采用影响函数法分析了轧件宽度对轧机弹跳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轧件宽度的减小,轧机弹跳宽度补偿量增加;随着轧制力的增加,轧机弹跳宽度补偿量增加。根据影响函数法计算结果,建立便于工程应用的轧机弹跳宽度补偿回归模型。
  • 李权;刘正东;唐广波;田志凌
    钢铁. 2008, 43(12): 53-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NSYS/LSDYNA建立了板带轧制过程的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模型探讨了轧件入口厚度、轧件温度、工作辊直径、压下率和化学成分中的铌含量对变形区应变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轧件厚度方向的应变分布,对于试算的CSP流程,适量增加铸坯厚度,并在较靠前的机架分配较大的压下量有利于提高轧制过程的应变均匀性。
  • 雷君相;康永林;宋仁伯;杨雄飞;王志军
    钢铁. 2008, 43(12): 58-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首次选用CIE1976 L*a*b*色空间中的总色差ΔE*作为0Cr18Ni9不锈钢冷轧卷碱洗工艺后表面质量的评价指标。在简述表色系统CIE1976 L*a*b*色空间及色差公式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用TCPⅡG全自动测色色差计测量了不锈钢板表面颜色。并对碱洗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通过F检验判定出各工艺参数的显著性及其顺序,最后给出了碱洗工艺参数的最佳结果。碱洗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洗配方80%NaOH+20%NaNO3、碱洗温度550 ℃、碱洗时间25 s。因子显著性顺序为:碱洗温度>碱洗配方>碱洗时间。碱洗时间因子不显著,可作为连续生产线调控参数,依据生产线速度和碱洗槽长度设置碱洗时间。
  • 钢铁材料
  • 林高用;郑小燕;冯迪;杨伟;张胜华;
    钢铁. 2008, 43(12): 63-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等技术,综合比较和分析了H13模具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经相同气体渗氮处理后表层的组织结构和硬度。结果表明,经淬火+二次回火和淬火+三次回火的试样渗氮后,渗氮层厚度均达到约0.24 mm,致密化合物层厚度达到10 μm以上,表面硬度HV达到950 (约为HRC 67)。这两种热处理状态下渗层中化合物层均由ε相(Fe2N)、γ′相和Fe3O4构成,扩散层均由αFe相、ε相(Fe3N)、CrN相和γ′相构成,但各相含量有差别。而淬火态和淬火+一次回火态的渗氮试样未能获得具有足够好综合性能的渗层组织。
  • 姜洪生;张汉谦;丛郁;王国栋
    钢铁. 2008, 43(12): 67-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宝钢产临氢设备用12Cr2Mo1R厚钢板的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以95 mm厚的钢板为例,给出了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等结果。与国内外同类厚钢板相比,宝钢生产的12Cr2Mo1R厚钢板的性能指标与之相当。
  • 方芳;雍岐龙;杨才福;张永权
    钢铁. 2008, 43(12): 7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应力松弛方法研究了钒氮微合金钢中V(C,N)在奥氏体区的等温析出行为,证实了动力学计算模型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析出温度时间(PTT)曲线呈典型的“C”形,本试验条件下析出开始时间最短的“鼻子”温度为850 ℃左右,与模型计算得到的820 ℃相差很小。钢中氮含量对PTT曲线形状有较大影响,随着氮含量的增加C曲线向左移动,这与模型计算结果非常吻合。
  • 王倩;杨忠民;吴春京
    钢铁. 2008, 43(12): 75-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普碳钢Q235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变形后的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组织中形变诱导的铁素体在变形后保温阶段转变为奥氏体的逆相变现象;并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分析了晶粒取向变化。结果表明,在变形后的保温过程中,形变诱导的铁素体先逆相变为奥氏体,同时伴随着诱导铁素体晶粒的长大;然后随着变形后保温时间的延长,逆相变后的奥氏体由马氏体相变逐渐过渡到铁素体的平衡转变,相应地铁素体由具有少量亚结构的形变诱导铁素体逐渐转变为具有较多亚结构的先共析铁素体。
  • 张春玲;蔡大勇;廖波;樊云昌
    钢铁. 2008, 43(12): 7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亚温淬火法制备了09CuPCrNi双相钢,采用中性盐雾试验、极化曲线的测定,研究了双相化处理对耐候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780 ℃亚温淬火的09CuPCrNi双相钢在5%的NaOH、H2SO4、HCl水溶液以及3.5%的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09CuPCrNi耐候钢相似,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比09CuPCrNi耐候钢降低了170%、182%、31.2%和17.8%。在腐蚀周期分别为48 h和120 h的盐雾试验中,双相钢的腐蚀速率分别比09CuPCrNi耐候钢降低了7.9%~22.2%和2.3%~130%。
  • 环保与能源
  • 杜涛;蔡九菊;李亚军;王建军
    钢铁. 2008, 43(12): 83-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从传热学角度分析了炼铁炼钢界面间铁水在受铁、运输及预处理等过程中的散热机理,建立了铁水罐兑铁包界面模式的铁水温降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对该温降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铁水罐兑铁包模式的铁水温降变化较大,以受铁过程的温降为最大,其后依次为兑铁、预处理、运输和等待过程。与铁水罐兑铁包模式相比,“一罐到底”模式具备较好的界面连续性,能减小铁水温降35%左右,应是未来铁钢界面节能模式的发展方向。
  • 颜根发;金永明;朱培伦
    钢铁. 2008, 43(12): 87-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转炉污泥资源化处理不仅有利于环保,并且回收了宝贵的铁资源,因此越来越得到重视。分析了3种循环模式,从铁资源回收率、能源消耗、处理成本、以及工艺适应性等4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指出了转炉污泥经碱性球团厂制成球团,作为化渣剂直接返回转炉是资源化处理较合理的循环模式。
  • 装备与控制
  • ECernuschi
    钢铁. 2008, 43(12): 9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FQMTM轧机是达涅利无缝钢管生产的核心设备。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轧机可布置在所有的无缝钢管生产线上,不论是新建生产线,还是现有生产线升级改造。
  • 技术交流
  • 牛世浦;张乃林;卢少保;尚井泉
    钢铁. 2008, 43(12): 96-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冷轧带卷的凸棱缺陷,对冷轧生产工艺进行适当调整,未能完全消除;而同期热轧带钢表面出现了亮带,经过跟踪与测量,确定热轧卷亮带位置与冷轧卷凸棱位置有对应关系,并提出亮带的实质是轧辊的猫耳状不均匀磨损导致在带钢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局部高点。通过优化热轧轧辊辊型和其他工艺制度,成功地解决了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上热轧带钢亮带问题,同时避免冷轧带钢凸棱缺陷。
  • 于原浩;冯根生;苏东学
    钢铁. 2008, 43(12): 9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试验研究了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国丰)使用的各种进口矿的性能;通过分别配加澳矿、巴西矿和印度矿进行配矿试验,确定了合理的配矿方案。借助试验进一步确定了合理的烧结工艺参数。通过合理控制烧结矿的碱度、MgO含量、Al2O3含量和FeO含量以及采用低温烧结,保持较强的氧化性气氛,烧结矿质量获得明显改善,低温还原粉化率降低,有效降低了高炉炼铁的燃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