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钢铁》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9年, 第4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05-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张寿荣;张绍贤
    钢铁. 2009, 44(5): 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和评价了浦项钢铁公司的FINEX工艺的开发过程和FINEX工艺设备的运行现状及其对中国高炉炼铁的启示。
  • 原料与炼铁
  • 沈峰满;杨文光;姜鑫;彭福荣;丁智敏;张正好
    钢铁. 2009, 44(5): 6-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两段式喷吹煤粉工艺具有保护炉内焦炭强度、降低高炉料柱压差的特点,有利于提高煤粉喷吹量、强化高炉冶炼,同时还可以降低高炉大喷煤对焦炭质量的苛刻要求。两段式喷吹煤粉工艺在某钢铁公司日产达到约3200 t的高炉实施,通过对风口焦炭、高炉尘及高炉操作指标的分析,考察了两段式喷吹煤粉工艺的应用效果。工业实践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保护焦炭强度,改善高炉炼铁的各项技术指标。
  • 朱德庆;徐栋梁;潘建;陈栋;张文山
    钢铁. 2009, 44(5): 1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进口高结晶水含量的锰矿粉为原料,经过开路二次高压辊磨预处理,模拟链篦机回转窑工艺制备高强度高品位氧化球团。结果表明,对于品位为w(Mn)= 43.09%、 铁的质量分数为6.49%、烧损14.64%及0.5~8 mm占77.81%的锰矿粉,经过高压辊磨预处理,<0.045 mm占59.18%,比表面积高达2653 cm2/g,在添加2.0%的膨润土、造球时间7 min、生球水分(16±0.5)%的条件下,取得了生球落下强度23.1次/0.5m、抗压强度10.20 N/个的良好指标;球团在预热温度1050 ℃、预热时间10 min、焙烧温度1340 ℃、焙烧时间15 min的条件下在管炉内焙烧固结,成品球团矿抗压强度可达到2711 N/个。成品球团矿中w(Mn)= 49.11%,S、P等有害元素含量较低,是优质的高炉或电炉原料。
  • 王留成;郑士朋;王建设;宋成盈;赵建宏
    钢铁. 2009, 44(5): 16-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与H3BO3作对比,考察了新型焦炭劣化抑制剂A、B、ZP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ZP新型焦炭劣化抑制剂改善焦炭热性能的作用比其它3种劣化抑制剂更显著。为便于工业化应用,研究了浸泡和喷洒方式对ZP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方式更有利于ZP作用的发挥。为进一步认识ZP作用机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喷洒ZP对热反应前和后焦炭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洒ZP后焦炭表面气孔直径和深度都减小,喷洒ZP有助于减少CO2对焦炭的腐蚀作用。
  • 炼钢
  • 常桂华;栗红;陈本文;赵刚;王向辉
    钢铁. 2009, 44(5): 1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厚板坯和中薄板坯连铸两条工艺路线生产的超低碳钢,采用相关手段分析了钢水从钢包到中间包的二次氧化、稳态和非稳态铸坯全氧、总体夹杂物水平、铸坯大颗粒夹杂物比例等。结果表明,两种工艺路线生产的超低碳钢在稳态浇注时铸坯洁净度基本一致;非稳态浇注时中薄板生产线钢水洁净度低于厚板坯连铸;受中薄板连铸结晶器和水口形状的制约,其水口结瘤现象较厚板坯连铸严重得多。作为中薄板连铸向薄板坯连铸的过渡,若在薄板坯连铸生产线实现正常浇注超低碳钢,进一步提高钢水洁净度、设计合理的浸入水口结构、稳定的连铸操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冯亮花;朱苗勇;刘坤
    钢铁. 2009, 44(5): 23-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连铸坯凝固末端位置的确定方法有实验测定法和数学模型法。针对鞍钢厚板坯连铸机,采用有效比热容法建立板坯连铸二冷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来预报凝固末端的位置,用实验测定值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应用数学模型分析拉速对厚板坯凝固末端位置的影响,将计算结果回归得到了X65管线钢和船板钢在不同拉速范围内凝固末段位置和拉速的数学关系式,可为现场控制连铸凝固终点提供参考。
  • 蔡开科
    钢铁. 2009, 44(5): 27-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用户对钢的洁净度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必须尽力减少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数量和尺寸,尤其是对高品质冷轧产品更为重要。首先要控制转炉冶炼终点钢水中氧活度和渣中(FeO+MnO)含量,因为这是产生钢中夹杂物的根源。根据在工厂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讨论了冶炼低碳钢转炉终点氧含量控制因素,转炉终点氧含量对RH脱碳结束氧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转炉终点氧含量的技术措施。
  • 丁满堂
    钢铁. 2009, 44(5): 3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进行了120 t转炉半钢炼钢复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透气砖数量越多,复吹效果越好。采用6块透气砖,吹炼终点钢中w([O])达527×10-6,渣中w((TFe))达19.52%,w( [C] )· w([O])达0.0022%。底吹流量005 m3/(min·t)后搅3 min,同时加入50~100 kg含碳材料,终点钢水氧活度降低146.8×10-6。确定合理废钢加入量的原则是以终点钢水C来控制终渣TFe。采用合理的透气砖维护工艺,确保形成稳定的“炉渣蘑菇头”是提高透气砖寿命的关键,使透气砖寿命从1000~2000炉提高到6000炉以上。
  • 李太全;包燕平;吴华杰;刘建华
    钢铁. 2009, 44(5): 35-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学碱度计算了1873 K时CaOSiO2Al2O3MgO(10%)四元精炼渣系的硫容量,从理论上分析了精炼高级别管线钢超低硫控制的工艺条件,绘制出精炼渣硫容量、渣中硫、钢中溶解氧与钢中硫的关系图。分析了某钢厂LFVD高级别管线钢生产工艺,LF1(LF炉精炼初期)、LF2(LF炉精炼末期)和VD精炼渣的氧化能力w((MnO+FeO))分别为11.92%、2.00%和1.10%,精炼渣碱度分别为3.195、6.250和7.600,精炼渣的曼内斯曼指数M(R/w(Al2O3))分别为0.09、0.17和0.18,精炼渣硫容量CS′分别为0.010、0.022和0.023。钢中硫的质量分数从LF1的80×10-6,降低到LF2的(20~30)×10-6 ,并稳定在VD末期的20×10-6以下,与理论计算相符。
  • 压力加工
  • 白振华;康晓鹏;吴首民
    钢铁. 2009, 44(5): 3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双机架6辊UCM平整机组板形控制参数的设定中容易出现2个机架6个部分板形控制手段作用相互抵消、不但削弱对板形的控制效果而且有可能带来新的附加局部浪形的问题,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以发挥出机组所有板形控制手段的潜力为前提,在首次提出一个板形与辊耗综合控制目标函数的基础上,以成品机架出口带材前张力与辊间压力横向分布都均匀为目标,同时兼顾到板形与辊耗问题,建立了一套适合双机架6辊UCM平整机组的板形综合控制数学模型,开发出了相应的工程上实用的模型计算策略,从而实现了利用模型对板形参数的适时、在线设定,并将其应用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 宋勇;苏岚;谢新亮
    钢铁. 2009, 44(5): 44-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开发了一种基于有限差分算法的卷取温度控制模型,并介绍了时间和空间步长参数的选取方法。通过对设定计算和模型自适应的实现方法进行优化,以满足在线控制的实时性要求。在日照钢铁公司1580 mm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系统上得到实际应用,模型运行稳定,控制公差为±18 ℃时带钢全长卷取温度命中率可达96.43%。
  • 倪志军;张向葵
    钢铁. 2009, 44(5): 48-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TMCP工艺,在实验室对含硼钢和不含硼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相同的冷却条件,含硼钢的强度明显高于不含硼钢,但伸长率和冲击功低于不含硼钢,且冲击功很不稳定;对于高强度船体结构钢EH50,采用含硼钢,强度和伸长率能达到船级社要求,但冲击功容易出现不合,不含硼钢的强度和韧性能很好地匹配,相对含硼钢具有较低的韧脆性转变温度,建议大生产条件下,采用不含硼钢生产高强度船体结构钢EH50。
  • 钢铁材料
  • 朱涛;孙致平;陈其安;董梅;裴陈新
    钢铁. 2009, 44(5): 5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无铬绝缘涂料为原料,利用涂层机组制备了无取向电工钢无铬绝缘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辉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分析了涂层表面形貌、元素成分及涂层厚度。通过调整涂辊压力、SF段张力,涂层层间电阻可控制在800 Ω·mm2/片左右以保证良好的绝缘性。无铬绝缘涂层中不含有毒的Cr6+,符合RoHS指令的环保要求,其综合性能可满足无取向电工钢的应用要求。
  • 彭金明;汪宏斌;吴晓春
    钢铁. 2009, 44(5): 56-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用JB30冲击试验机、MTS材料试验机和OM等试验方法分析了两种终锻温度(820 ℃和950 ℃)和三种变形量(3、4、6,锻造变形前后工件截面积的比值)条件下,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强韧性的变化及其微观组织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终锻温度和变形量对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强韧性的主要影响可以从铁素体含量、原始奥氏体晶粒和贝氏体束尺寸等因素来考虑。终锻温度降低、变形量增大、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导致贝氏体束尺寸减小,硬度、强度和冲击韧性增加;而当终锻温度为820 ℃和变形量为6时,由于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铁素体体积分数达到10%,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
  • 张国强;董瀚;王毛球;赵亚平;刘荣佩
    钢铁. 2009, 44(5): 5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高温拉伸试验,对比研究了17Cr2Ni2MoVNb和17Cr2Ni2Mo钢的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因微合金元素V(0.1%,质量分数,下同)、Nb(0.036%)产生细晶强化及固溶强化,17Cr2Ni2MoVNb 钢的抗拉强度比17Cr2Ni2Mo钢稍高。在低N(0.0057%)含量的17Cr2Ni2MoVNb钢中,V和Nb对热塑性的危害很小。而高N(0.0130%)含量的17Cr2Ni2Mo钢在600~900 ℃及1050~1200 ℃温度区间塑性低于17Cr2Ni2MoVNb钢。N含量及相变温度不同导致第二期AlN析出量不同及铁素体先后析出,是造成两试验钢塑性差别的主要原因。
  • 孙颖;李军;赵宇;喻晓军;连法增
    钢铁. 2009, 44(5): 64-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采用低温板坯加热工艺生产的取向硅钢的抑制剂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工艺的抑制剂是在热轧阶段开始弥散析出的,热轧板、脱碳退火板和回复板析出相的抑制能力呈递增趋势。抑制剂以Cu2S为主,还有一定量的(Cu,Mn)S、Cu2S+AlN等复合析出相,AlN不起抑制剂作用。
  • 李军;
    钢铁. 2009, 44(5): 68-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上下屈服点应力差是产生横折的根本原因,采用“控制显微组织形态,降低上下屈服点应力差”来消除热轧带钢横折缺陷。结果表明:产生横折缺陷存在临界的上下屈服点应力差,准针状铁素体组织可降低上下屈服点应力差,并使其低于这个临界值,更为重要的是,准针状铁素体组织使控制横折缺陷的工艺难度大大降低;钢中碳含量高、奥氏体晶粒粗、加速冷却速度快、加速冷却开始和结束温度低,有利于获得准针状铁素体组织,最佳的加速冷却开始和结束温度分别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开始转变温度。该技术已在攀钢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 金光灿;赵征志;徐刚;赵爱民;刘光明
    钢铁. 2009, 44(5): 7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试制了低Si 的CMnCrMo系的800 MPa级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研究了卷取温度、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双相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钢在820~850 ℃退火,保温100 s以上,抗拉强度可以达到800 MPa级以上。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强度升高,但综合性能以退火温度为820 ℃时为最佳。在820 ℃退火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双相钢的强度显著增加,当保温时间超过100 s以后,强度增加缓慢。690 ℃高温卷取有利于获得最终力学性能良好的双相钢组织。
  • 环保与能源
  • 段建平;张永亮;李宏;王建昌
    钢铁. 2009, 44(5): 76-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CrNi不锈钢冶炼过程中每吨不锈钢产生30~40 kg的除尘灰,其中含有大量氧化铬、氧化镍、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研究回收除尘灰中金属元素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研究国内外除尘灰回收利用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提出将除尘灰压球后,直接装入电炉,利用碳硅还原除尘灰中的金属元素。对此技术在160 t电炉内进行前期试验研究,由试验结果可知,铁的回收率与试验熔清碳含量、硅铁加入量、渣碱度、温度等没有直接的关系,铬、镍的还原率受上述因素影响较大。
  • 钱洪伟;薛向欣;姜涛;杨合;刘然
    钢铁. 2009, 44(5): 8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工业生态学的AT&T矩阵系统评价方法,对硼铁矿湿法分离过程的资源环境影响状况进行研究并与火法分离过程进行对比。对AT&T矩阵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即指明了环境累积因子r及r’的存在,结合硼铁矿分离过程,提出过程综合指数N,进行了AT&T矩阵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湿法与火法对于积极构建基于硼铁矿分离过程FLCA的工业生态园都是减缓资源消耗、降低环境压力的有力措施。针对目前硼铁矿属于“呆矿”范畴以及涉铀问题,认为后者更具优势。但也同时指出工业生态园建设进程中更应注意湿法与火法为技术主体地位的相异及适时推进性。
  • 装备技术
  • 田锡亮;余伟;宋庆吉
    钢铁. 2009, 44(5): 88-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舞钢新宽厚板生产线MULIPIC在线快冷装备具有高冷却速度等技术特点,结合控制轧制和在线快冷装备对船板、管线钢进行了开发研究,采用直接淬火工艺研究开发了高强工程机械用钢。结果表明: 60 mm厚度E36级TMCP船板钢,组织全部为铁素体+珠光体,晶粒度10级以上,-40 ℃夏比横向冲击功在183 J以上;X70管线钢的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力学性能合格率达98%;利用直接淬火(DQ)和离线回火工艺,生产出30 mm厚的WQ960D调质钢,屈服强度达到960 MPa,抗拉强度1030 MPa,-20 ℃纵向冲击功在43 J以上。
  • Romano Sellan;Maurizio Fabbro;Paolo Burin
    钢铁. 2009, 44(5): 9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达涅利供货的全新短流程设施,即MMK Iskenderun厂(土耳其)300 t巨型 FastArc电炉。主要包括:电炉设计特点,工艺设计,所用原料,二次精炼冶金设备主要特点,烟气处理厂主要特点,以及电气自动化系统等。
  • 技术交流
  • 王雪峰;彭自胜;钟春生
    钢铁. 2009, 44(5): 96-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从化学成分设计、冶炼连铸工艺、热轧工艺等方面对海底管线管X56 PSL2进行了研究,并且在衡管进行了海底管线管X56 PSL2的工业试制,满足了油田用户对海底管线管X56 PSL2的需求。实践证明,衡管的工艺方案,满足和适应了油田用户的需要。海底管线管X56 PSL2的研制成功,为衡管生产低碳微合金化高强度管线提供了生产经验,并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