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钢铁》官方网站!今天是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中文领军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冶金工程技术与金属材料(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领域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别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
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美国《金属文摘》收录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收录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网络首发
热点文章
虚拟专辑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业务合作
广告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2年, 第4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2-09-15
全选
|
综合论述
Select
当代大型烧结技术的进步
吴胜利,王代军,李林,.
钢铁. 2012, 47(9): 1-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大型烧结机作为国内外烧结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具有烧结矿质量好、能耗低、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水平高诸多优势,为顺应烧结技术发展,新世纪国内钢企掀起新建大型烧结机热潮;同时,伴随优质铁矿资源的减少,在铁矿粉烧结理论方面取得显著进步。新建大型烧结机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研发应用满足大型烧结机的综合操作技术,实现烧结工艺流程集约化,生产运行稳定,取得先进的技术指标。加强烧结生产节能减排,减少污染,实现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原料与炼铁
Select
含碳球团低温熔分过程中硫的行为
朱炳秀,魏国,姜鑫,沈峰满
钢铁. 2012, 47(9): 9-1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低配碳比含碳球团还原低温熔分制备粒铁的技术思想,对含碳球团还原熔分过程中硫的分配及硫的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产品铁粒中硫质量分数的主要因素为碳质垫料、球团原料中硫量以及熔分后铁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为了降低铁粒中硫质量分数,应尽量限制煤粉、铁矿带入的硫量。要选择硫量较低的碳质垫料,尽量缩短熔分后铁粒在炉内停留时间。垫料中混和适量的固硫剂有利于降低铁粒中硫质量分数。球团中添加CaO未见有脱硫作用,铁粒中硫质量分数反而稍有增加。球团中配碳比的增加会导致含碳球团中煤粉带入的硫量的增加,因此配碳比的增加会稍微提高铁粒中硫质量分数。
Select
炉腹煤气中氢气含量对炉料软熔性能的影响
杨广庆,张建良,陈永星,吴庆瑜,赵紫玉,赵静
钢铁. 2012, 47(9): 14-1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提高炉腹煤气中氢气含量对含铁炉料软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氢气含量的提高,含铁炉料的软化开始温度先增加后降低,软化终了温度升高,软化区间先变宽后变窄,熔融开始温度、滴落温度升高,熔融区间变窄,炉料透气性明显改善。增加炉腹煤气中氢气含量有利于高炉冶炼。
Select
高压辊磨预处理对超细粒度磁铁精矿粉球团性能的影响
范建军,杨礼元
钢铁. 2012, 47(9): 19-2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某磁铁精矿粉粒度虽然非常细,小于0.044mm的比例达到88%,但由于该矿粉颗粒形貌为板状、片状结构,故为中等成球性能矿粉。采用高压辊磨对该矿粉进行预处理后,其颗粒形貌发生很大变化,造球性能得到改善,膨润土单耗降低,但生球爆裂温度有下降趋势;高压辊磨预处理铁矿粉后,对改善预热球团矿的抗压强度效果不明显,但成品球团抗压强度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表明,高压辊磨预处理对细粒度磁铁精矿粉的造球性能及成品球强度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炼钢
Select
基于“压力反馈”的动态轻压下技术的应用
胡志刚,王义芳,李杰,范佳,李金波
钢铁. 2012, 47(9): 25-2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河北钢铁集团开发的基于“压力反馈”轻压下系统包括:以压力为控制目标的扇形段设备和基于“压力反馈”探测铸坯液芯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在邯钢应用后,铸机实现了可视化浇钢操作,铸机生产和铸坯质量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铸机产量提高了17%,铸坯中心偏析可以100%控制在C类2.0以下,铸机辊耗降低了50%,采用该铸机生产的铸坯轧制中板的分层率由原来的2.92%下降至1.01%。
Select
超声波钢包精炼水模夹杂物行为
亢淑梅,沈明钢,李成威 ,吕海富,陈华
钢铁. 2012, 47(9): 30-3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钢液中微小非金属夹杂物难以去除的问题,采用高速摄像机和速度分析软件对超声波钢包精炼水模内夹杂物粒子与空化气泡的相互作用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幅杆式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气泡形成时,在传振杆底端呈圆锥状分布,空化泡直径在1μm左右,远小于底吹气产生的气泡直径;随着超声功率增大,空化强度增大,生成空化气泡数量增多,气泡分散度增加,有利于去除微小夹杂物;瞬态空化气泡崩溃后,形成的小空化气泡吸附面积增大,与夹杂物碰撞概率增加,可促进夹杂物尤其是微小夹杂物的上浮排出;稳态与瞬态空化气泡均可促进夹杂物的上浮排出。
Select
无取向电工钢中酸溶铝含量对夹杂物的影响
夏文勇,刘静静,,秦哲,侯泽旺,仇圣桃,王建军
钢铁. 2012, 47(9): 35-3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无取向电工钢成品性能及优化生产,采用SEM-EDS等分析方法分别对比分析了无取向电工钢生产时,不同酸溶铝含量的生产工艺对钢中夹杂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钢中酸溶铝含量w(Als)为0.2%~0.4%时,精炼过程所生成的夹杂物为高熔点的Al2O3和球状的MgO-Al2O3类夹杂物;当钢中w(Als)小于0.005%时,精炼过程所生成的夹杂物主要为塑性硅铝锰酸盐类夹杂;各工位夹杂物平均数量呈递减的趋势,且w(Als)为02%~0.4%的高碱度渣系控制生成的夹杂物总量低于后者。
Select
基于LM算法BP神经网络的高炉-转炉界面铁水温度预报模型
任彦军,,王家伟,张晓兵,赵浩文
钢铁. 2012, 47(9): 40-4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高炉-转炉界面铁水运输过程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影响高炉-转炉界面铁水运输过程温度的参数,建立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BP神经网络的高炉-转炉界面铁水温度及铁水过程温降的预报模型。用沙钢100包铁水数据进行模型训练,50包铁水数据进行现场预报,结果表明:在高炉-转炉界面“一包到底”模式下,当绝对误差│X│≤20℃时,铁水温度命中率为94%,铁水温降命中率为78%;当绝对误差│X│≤40℃时,铁水温度命中率为100%,铁水温降命中率为92%,该预报模型能够满足现场实际生产需求,对炼钢生产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压力加工
Select
热轧带钢窜辊策略与综合辊型的研究及应用
李维刚,,郭朝晖,刘相华
钢铁. 2012, 47(9): 43-4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热轧带钢窜辊策略对轧辊综合辊型的影响,建立了窜辊策略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综合考虑轧辊磨损、热凸度和原始辊型,仿真研究窜辊策略对轧辊综合辊型的影响,提出中部平滑和边部平滑2个评价指标;以所有带钢的平均中部平滑指标和平均边部平滑指标为优化目标,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为优化算法,建立基于轧辊综合辊型仿真的窜辊策略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仿真计算得到窜辊分散轧辊磨损和热凸度的效果,发现变行程窜辊能获得无局部猫耳的“餐碟型”综合辊型,有利于实现自由规程轧制。工业生产验证了优化窜辊策略和相关模型的有效性,显著改善了板形质量,延长了轧制计划公里数。
Select
棒材二辊矫直过程中的辊缝工艺参数
王云,刘才,马立东,王玉峰,黄庆学
钢铁. 2012, 47(9): 50-5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棒材实际矫直过程中辊缝不易确定的问题,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棒材二辊矫直过程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辊缝下矫直力、成品棒材残余应力、最大挠度和塑性变形深度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辊缝取值范围,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减少了实际生产中辊缝调节所需时间。
Select
IF钢热轧薄板边部翘皮缺陷的产生原因及机制
徐海卫,于洋,李飞,朱国森,李本海
钢铁. 2012, 47(9): 53-5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观察了IF钢热轧薄板边部翘皮缺陷的微观组织与晶界状态,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边部翘皮缺陷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在横截面上,翘皮表现为深度约40μm的微裂缝;裂缝附近组织具有混晶、形变的特征;裂缝内存在氧化铁皮,附近存在Al2O3-MnO-TiO2的复合氧化质点。微观组织分析与工业验证试验均表明,IF钢热轧薄板边部翘皮缺陷主要是由于中间坯边角部温度过低、热轧过程中发生不均匀变形导致。
钢铁材料
Select
Fe-C-Mn-Al系TRIP钢两相区奥氏体转变模拟
钱海帆,张宇光,王炜,张建平
钢铁. 2012, 47(9): 57-6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Fe-C-Mn-Al系TRIP钢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中合金元素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分布,利用热膨胀仪、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等仪器,在对TRIP钢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进行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的扩散模型,采用显式有限体积法对800℃与840℃的奥氏体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求解。模拟结果表明:奥氏体转变初期受C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控制达到亚平衡,奥氏体转变速率较快;此时Al元素在奥氏体与铁素体界面处的浓度差较显著,Mn元素在奥氏体与铁素体界面处的浓度差不显著。奥氏体转变后期受Mn元素在铁素体内的扩散控制,转变速率较慢;此时Al元素在铁素体内已大量富集,Mn元素在奥氏体与铁素体界面处有较显著的浓度差。
Select
热轧条件下Nb-Mo及Nb微合金化X100管线钢的
组织特征及力学行为周平,,杜林秀,周民,刘相华
钢铁. 2012, 47(9): 63-6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实验室热轧、显微分析及力学性能检测手段,对Nb-Mo及Nb微合金化X100管线钢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组织特征及力学行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Nb-Mo复合成分试验钢影响较大,控轧控冷工艺条件下Nb-Mo及Nb微合金化X100管线钢力学性能均能达到API 5L中X100管线钢要求,但Nb-Mo复合成分力学性能富余量较大,性能较优。随冷却速度的增加及终冷温度的降低,试验钢强度增加,韧性及塑性恶化。板条马氏体与贝氏体复相组织较板条马氏体可大大提高试验钢的塑性及低温冲击韧性。
Select
V和Nb对12%Cr铁素体钢微观组织和蠕变特性的影响沈
喜训,,刘俊亮,徐洲
钢铁. 2012, 47(9): 68-7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光电子能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元素V和Nb对12%Cr铁素体耐热钢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相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和Nb的铁素体钢具有更窄的马氏体板条组织;附于MX型碳氮化物生长的M23C6碳化物呈细小的针状或短棒状析出,而单独析出的M23C6尺寸较大,呈椭圆形。这些组织上的优化和MX型碳氮化物的弥散析出有效抑制了回火马氏体组织的回复和再结晶,提高了铁素体钢的蠕变抗力。
Select
冷轧中锰钢退火过程中硬度及组织的演化
李楠,,时捷,王存宇,陈为亮,惠卫军,曹文全
钢铁. 2012, 47(9): 74-7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利用EBSD技术研究了冷轧中锰钢在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规律,从而揭示了其硬度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冷轧中锰钢在650℃退火,获得了0.3~0.6μm等轴状奥氏体和铁素体的超细晶组织,且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组织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粗化;在550~650℃退火,随着温度的升高,奥氏体含量不断增加;在700℃退火时,奥氏体稳定性降低,出炉空冷过程中发生了马氏体转变,硬度升高;逆转变奥氏体相的稳定性主要受其碳含量控制,碳含量越高越容易获得大量稳定的逆转变奥氏体。
环保与能源
Select
基于LCA的高炉喷吹废塑料节能减排研究
刘颖昊,刘涛
钢铁. 2012, 47(9): 79-8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基于LCA评价方法结合高炉喷吹废塑料技术开展节能减排研究,进行高炉喷吹废塑料情景下钢铁主?纺芎暮虲O2气体减排分析。高炉喷吹废塑料后铁水、热轧卷和冷轧卷的能耗在钢厂边界内部有小幅度增加,随着喷吹比例的提高,增加幅度上升;而生命周期能耗有所减少,减少幅度随着喷吹比例的提高而增加;铁水、热轧卷和冷轧卷在钢厂边界内的CO2排放以及生命周期CO2排放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随着喷吹比例的提高,CO2减排幅度迅速增加。
Select
能耗瓶颈诊断模型在邢钢的应用
甄云璞,,,孔俊其,,苍大强,宋海生,,孙家舵,,张志辉
钢铁. 2012, 47(9): 84-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挖掘邢钢节能潜力,以e-p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建立了适合邢钢的能耗瓶颈诊断模型。应用能耗瓶颈诊断模型,通过分解吨钢综合能耗为能耗强度与产品结构系数,分析了总生产流程、各生产区域和各工序的能耗瓶颈,确定了影响吨钢综合能耗的因素,指出了下一步邢钢的节能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