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70 t EAF-GOR-LF-CC工艺生产304不锈钢为背景,分别对GOR冶炼过程初始钢液、终点钢液以及还原渣取样分析,重点考察了还原渣碱度、渣中残余Cr2O3质量分数[(w((Cr2O3)))]以及钢液初始硫质量分数[(w([Ss]))]对钢液深脱硫效果的影响规律,得出了以下结论:还原渣碱度对脱硫有较大影响,高炉渣碱度有利于钢液脱硫,但当炉渣碱度达到1.75以上时,炉渣碱度对终点硫质量分数[(w([Sf]))]的影响逐步变小。还原渣中残余Cr2O3对脱硫有阻碍作用,尽可能降低渣中[w((Cr2O3))]有利于提高GOR脱硫效果,当[w((Cr2O3))]降低到0.3%以下时,表观渣-钢间硫分配比[(LS°=w((S))/w([S]))]明显升高。GOR初始钢液硫质量分数越低,越容易获得最终低硫钢液,当[w([Ss])]<0.07%时,钢液中最低[w([Sf])]更容易降低到0.004%以下。根据GOR工业试验结果得出了冶炼终点时优化的表观渣-钢间硫分配比([LS°])随还原渣碱度、[w((Cr2O3))]和[w([Ss])]的变化关系。
为解决冷轧带钢板形和轧机动作的模型驱动与人机交互问题,以冷轧带钢出口张应力横向分布和板带屈曲判别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基于VRML高程格网(Elevation Grid)节点的虚拟带钢建模技术,实现了边浪、中浪等常见板形缺陷的量化解析预测和三维动态可视化呈现,并结合国内某厂2 230 mm冷连轧机组出口板形仪实测数据,将浪形几何参数数值预测结果与现场带钢板形缺陷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以650 mm UCM单机架可逆冷轧机组为对象,利用MATLAB/Simulink 3D Animation工具箱,将轧机、带钢、厂房车间等VRML三维场景与轧制过程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了通讯集成,为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