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3-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王志奋,李长一,李平和,刘继雄,孙宜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 技术对硅钢热轧板的织构在板厚方向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两种织构测量方法的特点。EBSD技术能直观给出板厚方向的微观织构,XRD能得到钢板的宏观统计织构信息,结合两种技术的分析,能更直观更精确的研究不同织构在板厚方向的分布。
  • 研究TiAlN薄膜离子注入层的微观结构梁旺胜,陶冶,刘红亮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磁过滤阴极电弧镀在硬质合金上沉积厚度约2~3 μm的TiAlN薄膜,并用MEVVA源离子对TiAlN薄膜注入金属离子V+和Nb+。应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同步辐射光源,采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的方法对TiAlN薄膜表面离子注入层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经过离子注入的TiAlN薄膜主要组成相是没有择优取向的Ti3AlN伴有少量AlN,而较小剂量(1×1017 ions/cm2)的离子注入都可以使Ti3AlN产生(111)上的择优取向和细化晶粒,且AlN消失;当离子注入的剂量达到5×1017 ions/cm2时,注入V+的Ti3AlN择优取向变为(210),并产生TiN相;注入Nb+ 的各个衍射峰完全消失,说明TiAlN薄膜表面离子注入层被非晶化,结合透射电镜的研究结果,观察到非晶层的厚度约为80~100 nm。
  • 张善业,高怡斐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1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马钢生产的耐火H型钢MGFR490B和Q345B H型钢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完成了高温拉伸和高温持久两项力学性能测试和对两种钢微观组织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耐火H型钢MGFR490B的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少量贝氏体混合多相组织,此种组织在高温下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并能在高温下析出合金碳化物,这对降低耐火H型钢MGFR490B的室温屈强比和保持高温屈强比小的波动范围有益。耐火H型钢MGFR490B获得了比Q345B H型钢好的高温强度性能,这与耐火钢的混合多相组织及添加合金元素密不可分。耐火H型钢MGFR490B在600 ℃高温下能保持高的强度,并且其持久断裂时间超过3 h,满足耐火钢的性能指标要求。
  • 刘金鑫,冯桂萍,王连海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17-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31CrMoV9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对其进行调质处理工艺研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进行分析,确定调质工艺为淬火温度(900±10) ℃,回火温度635 ℃。调质处理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完全满足标准要求。
  • 施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2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高强度螺栓摩擦连接的应用机理及摩擦系数对摩擦连接滑动承载能力的影响;指出钢材的强度及摩擦面的状态是影响摩擦系数值的两大因素;介绍了试件蕊板、复板厚度的确定及摩擦面的处理方法及工艺。
  • 测试技术
  • 吴益文,黄志伟, 沈宏,单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23-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整绳破断力已成为钢丝绳检验的主要参数,根据GB/T8358-2006《钢丝绳破断拉神试验方法》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选择合适的夹持方法以及试验仪器能有效地提高试验成功率。
  • 李彦军,陈彬,亓建,岳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26-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金属材料试样制备与拉伸试验结果的相关性。对国家标准中关于拉伸试验机加工的要求、力学试验制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金属材料试验试样的制备与力学性能试验的结果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
  • 张鹏飞,张峥,王振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30-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51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反映输气管道受地质灾害威胁情况。采集的数据通过基于手机网络的无线传输模块上传到服务器。本文主要介绍了设计过程中采取的降低功耗的措施。系统设置在野外,该系统实现了长期远程无人值守情况下的稳定运行。
  • 王书运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34-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使用WGD8A系列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测量氢氘光谱波长的试验中对谱仪的标定问题,本文讨论了两种标定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一种方法是对多条标准谱进行一次大范围测量取平均修正值来对谱仪进行标定,另一种是针对每条待测谱线用相临的标准谱分别进行标定和测量。结果表明,针对每条待测谱线对谱仪进行分次标定和测量的方法,才能满足用线性内插法计算光谱值的条件,试验结果比一次大范围标定测量误差小的多。
  • 李丽敏, 牛宏凯, 李昕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37-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温电阻测量通常采用直流补偿法完成,在具体操作(数据处理)中,普遍取工作电流正、反向过程中测得的电位差值的绝对值数据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简称“绝对值法”。实践证明,传统方法在寄生温差电势大的情况下,将导致错误的结果;从理论、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的“代数平均值处理法”;简称“代数值法”,为高温电阻检测方法的重要改进。
  • 吴益文,黄志伟, 沈宏,单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39-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整绳破断力已成为钢丝绳检验的主要参数,根据GB/T8358-2006《钢丝绳破断拉神试验方法》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选择合适的夹持方法以及试验仪器能有效地提高试验成功率。
  • 缺陷分析
  • 顾亚平,刘琦,徐晓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45-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化学分析,宏观及微观检测等方法,对火电厂受热面爆管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该炉管为短时过热爆管。
  • 张登宇,徐学东,张鸥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48-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金相、能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MnNiCu合金板材在冷轧过程中表面的龟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龟裂是由于浇铸铸坯时产生了严重的枝晶偏析,富锰区和富铜区相互交替,经过热轧后形成沿板厚方向成层状分布的周期波动,在冷轧时发生龟裂。由于成分不均匀导致力学性能不均匀,在冷轧过程中各层之间的金属流动不能协调时,导致发生了龟裂。
  • 徐云峰,王董平,朱黎昕,蒋佩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5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材质为42CrMo的钢管在加工过程中发生断裂,为了探索断裂的原因,应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钢管断裂处进行了化学成分、宏观、微观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管的化学成分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钢管断裂主要是由于钢管枝晶粗大和热处理工艺不当所致。
  • 申庆波,周丽萍,刘学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54-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化学、金相、扫描电镜等系统检测分析,对冷凝器铜管的腐蚀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冷凝管铜管穿孔是从内壁向外壁发展并沿晶界腐蚀开裂,属于沿晶界脱锌腐蚀。对冷凝器铜管进行化学清洗和缓蚀剂预膜处理,可以提高铜管耐腐蚀性能。
  • 周刚,高长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2): 57-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6.5 mm的45钢盘条在拉拔到4.2mm和5.5 mm时断裂,通过扫描电镜对断口进行观察,发现引起试样发生拉拔断裂是由于表面有异常组织所致。进一步通过金相检验,发现试样在产生裂纹源的表面有异常增碳区,其中,拉拔到5.5 mm的断裂样表面还发现了金属的横向流动,通过用能谱对微区成分进行分析,确定这是一起因表面增碳引起的拉拔断裂事故。而同样是增碳,当试样不圆度超差较大时,会引起试样表面金属的横向流动,增加表面增碳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