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钢铁》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7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2-15
  

  • 全选
    |
    炼钢
  • 刘志宏;席常锁;朱果灵;黄梅;张求剑
    钢铁. 2007, 42(2): 0-0.
    https://doi.org/2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薄板坯连铸无取向电工钢钢种及相应的结晶器保护渣特点,分析了保护渣理化性能与无取向电工钢增碳及浇注过程中结晶器热流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降低渣中配碳量(w(C)<2%),并控制液渣层厚度保持在5~10 mm等方法,可有效防止保护渣引起的增碳;通过调整保护渣理化性能即降低保护渣的碱度和熔化温度的方法,可以提高无取向电工钢浇注过程中的结晶器热流,获得能够实现浇注过程中热流稳定、不引起增碳、板卷质量良好的无取向电工钢结晶器保护渣理化性能指标。
  • 综合论述
  • 张泾生
    钢铁. 2007, 42(2): 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铁是世界上用量最多的一种金属。铁矿石是钢铁生产最主要的原料。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大幅度增长,铁矿石需求量迅猛增加,国内铁矿石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铁矿石资源,为我国钢铁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稳定、足量、优质的铁矿原料是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 原料与炼铁
  • 储滨;唐培华;肖阳
    钢铁. 2007, 42(2): 7-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宝钢股份不锈钢分公司2500 m3高炉所采用的多焦种配焦技术、改进现场操作技术、应用低硅冶炼技术、实施低燃料比等效能优化综合技术,高炉各项技术指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年利用系数达到2385 t/(m3·d),燃料比达到48583 kg/t,综合指标跃居国内同类型高炉前列, 高炉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了高产、优质、低耗。
  • 方觉;龚瑞娟;赵立树;孟辉
    钢铁. 2007, 42(2): 1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球团矿在氧化焙烧和还原过程中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焙烧试验得到了球团矿必要的焙烧温度。通过还原反应后的高温抗压强度研究估算了球团矿焙烧中必要的强度。使用可调气氛高温抗压试验机研究了相应球团矿在氧化焙烧过程中的强度变化规律。球团矿在焙烧过程中有一个强度大幅下降的特定温度。如果该温度高于必要的焙烧温度,焙烧工艺是可行的。
  • 梁尚国;史世庄;常红兵;周尽晖;刘智平
    钢铁. 2007, 42(2): 14-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干、湿法熄焦焦炭性能之间的差异,对武钢的干、湿法熄焦焦炭进行了常规、粒度、结构、强度、热性能、催化、光学组织等性能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湿法熄焦焦炭相比,干法熄焦焦炭在平均粒度、粒度均匀系数、机械强度、热性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灰成分催化指数MCI、光学组织指数OTI基本不变;而吸碱能力强,抗碱能力弱,但是吸碱后的热性能仍优于湿法熄焦焦炭;吸硼能力弱、钝化效果差,钝化后干法熄焦焦炭的热性能稍低于湿法熄焦焦炭。
  • 炼钢
  • 杜松林;高振波;李颂;梁海庆;包燕平
    钢铁. 2007, 42(2): 18-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硅镇静钢及少量铝脱氧的钢在LF处理过程中会发生钢水中铝含量增加以及夹杂物组成改变的现象。通过理论计算和工业生产实践研究了不同的渣系、钢水成分、处理时间等对LF精炼过程增铝的影响,不同精炼渣系下钢中夹杂的组成,结果表明采用CaOSiO2渣系LF处理过程几乎不发生增铝现象,而采用CaOAl2O3渣系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以及钢种成分的区别,钢中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生产实践结果与理论计算趋势基本一致。采用CaOAl2O3渣系精炼与CaOSiO2渣系相比,钢中Al2O3夹杂数增加4倍,氧化物复合夹杂中w(Al2O3)提高113%,w(CaO)提高24.5%。在帘线钢72A以及HRB400、SS400钢的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使得LF处理后72A的w(Al)小于0.0005%,HRB400、SS400的小于0.003%,避免了有害夹杂物的形成,消除了在小方坯连铸过程中的水口堵塞现象。
  • 陈永;杨素波;朱苗勇
    钢铁. 2007, 42(2): 24-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攀钢大方坯连铸机投产初期重轨钢连铸电磁搅拌冶金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开展了优化重轨钢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参数的现场试验,对比研究了电磁搅拌电流对重轨钢铸坯中心疏松、中心偏析、等轴晶率等内部质量的影响,制定了满足攀钢重轨钢连铸工艺要求的电磁搅拌工艺制度。生产应用表明,重轨钢连铸坯内部质量明显提高,铸坯中心区等轴晶率由18.8%增至36.2%,中心疏松≤1.5级,中心偏析≤1.0级,中心缩孔≤1.0级,连铸坯轧成重轨的内部质量和力学性能能够满足时速350 km高速铁路用钢轨的要求。
  • 李云;李宏;徐志荣;李艳芳;王新华
    钢铁. 2007, 42(2): 28-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生产SPHC钢在LF处理脱硫过程中不能抑制回硅。根据热力学理论推导出降硅参数A/S和脱硫参数C/A,应用共存理论作用浓度模型,在试验渣系成分范围内计算CaO、SiO2、Al2O3的活度求解A/S和C/A,探讨了它们与w(CaO)/w(Al2O3)、w(CaO)/w(SiO2)的关系。分析结果认为,控制w(CaO)/w(Al2O3)、w(CaO)/w(SiO2)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分别或同时抑制回硅和脱硫。与试验结果对照得知,A/S和C/A分别与LF渣系的抑制回硅和脱硫能力相对应,根据A/S和C/A进行控制是可行的。
  • 压力加工
  • 何安瑞;杨荃;陈先霖;赵林;徐延强
    钢铁. 2007, 42(2): 3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变接触轧制技术的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变接触轧制技术在提高承载辊缝横向刚度、增加弯辊力调控功效、改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方面的作用。通过在宽带钢热连轧机上的长时间应用证明:变接触轧制技术可以显著改善轧后带钢的板形质量、降低轧辊消耗和增加轧制单位公里数。
  • 贺达伦;袁建光;杨敏
    钢铁. 2007, 42(2): 35-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中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及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大量高等级宽厚板的需求,宝钢决定建设5 m宽厚板轧机。该轧机采用了高性能设备参数,采用计算机控制,一期建设1架精轧机,设计年产量140万t,现在已顺利实现月达产。介绍了该宽厚板轧机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并论述了所采用的技术,包括控轧控冷(TMCP)技术、厚度控制技术、平面形状控制技术、板形控制技术,同时介绍了热负荷调试进程及试生产结果。
  • 李壮;吴迪
    钢铁. 2007, 42(2): 39-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验室热轧机研究了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对热轧TRI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轧变形过程中应变诱导铁素体相变,低温大变形量造成铁素体晶粒细化。随终轧温度的降低和终轧变形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果更好。在700 ℃终轧且终轧变形量为50%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总伸长率分别达到791 MPa,538 MPa和36%的最大值。
  • 张清东;刘天浩;王文广;朱简如
    钢铁. 2007, 42(2): 44-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运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宽带钢拉伸弯曲矫直变形过程进行大量工况的数值仿真计算,然后应用逐步回归法对数值仿真计算结果数据进行拟合,获得带钢在拉伸弯曲矫直变形中伸长率和张力与各个相关设备及工艺参数的关系数学模型。将在宝钢酸轧机组的拉矫机上实测记录的有关数据代入所建模型,计算所得的伸长率和张力值与生产实际数据吻合良好。所建模型已用于对此拉矫机工艺参数设定值的优化调整。
  • 钢铁材料
  • 杨钢;高永亮;王立民;刘正东
    钢铁. 2007, 42(2): 47-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经2种塑性变形(锻造、等径角挤压变形)的奥氏体不锈钢完全再结晶后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再结晶退火后,经锻造、等径角挤压变形得到的晶粒尺寸与屈服强度的关系有明显的差异,塑性变形方法对HallPetch关系有显著的影响;等径角挤压变形试验料的晶粒尺寸满足HallPetch关系;超大塑性变形(ECAP)会降低奥氏体不锈钢完全再结晶后的屈服强度。
  • 谭文;刘振宇;吴迪;王国栋;王春梅
    钢铁. 2007, 42(2): 5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济钢Q345B中厚板的常温夏比冲击吸收功进行预报并指导生产,采用神经元网络建立了冲击吸收功与化学成分、工艺参数、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等因素间的关系预报模型。并分别采用实测与预测的强度值对夏比冲击吸收功进行了预报,预报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将化学成分及生产工艺对冲击吸收功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与基本物理冶金学规律一致的计算结果。因此,在给定化学成分、成品厚度和实测强度或强度指标可精确预报的条件下,所建立的模型能预报济钢Q345B热轧中厚板的常温冲击吸收功。
  • 熊毅;傅万堂;赵文;郭明伟;周维海
    钢铁. 2007, 42(2): 56-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用SEM、TEM等方法研究了一种原始组织为层片状珠光体的高碳钢在多向温变形(楔横轧)和单向温变形(压缩)条件下试样心部与表层显微组织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在多向温变形条件下,试样表层可获得铁素体晶粒与渗碳体颗粒尺寸均在0.3 μm以下的超微细(α+θ)复相组织,心部渗碳体片虽已碎断并部分球化,但其排布形态与变形珠光体基本保持一致,而单向温变形条件下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变形过程中试样所受应力、应变状态的不同是引起组织差异的根本原因。
  • 高秀华;叶何舟;邱春林;齐克敏
    钢铁. 2007, 42(2): 60-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取向硅钢板为原料,采用异步轧制和织构控制技术在含硫化物气体的热处理条件下生产具有(100)织构的无取向硅钢薄带。研究了硅钢薄带厚度、退火温度对磁性能的影响,以及硫化物气氛对硅钢薄带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钢薄带磁性能对于厚度存在一个最佳值;在相同轧制条件下,退火温度为1000 ℃,保温1 h的硅钢薄带磁性能较好;退火气氛中含硫化物有利于形成(100)面织构,从而制取高性能的无取向硅钢薄带。
  • 张文康;毛卫民;王一德;李慧峰;白志浩
    钢铁. 2007, 42(2): 64-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热轧板晶粒尺寸对无取向硅钢织构、成品晶粒尺寸、铁损和磁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轧板晶粒尺寸的增加,成品晶粒尺寸增加、高斯织构组分{110}〈100〉增强、γ纤维织构组分减弱,导致铁损显著降低、磁感显著提高。
  • 陈建军;姜茂发;李凯
    钢铁. 2007, 42(2): 68-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合金化方法生产的高强度高韧性贝氏体钢轨及道岔,其热轧态抗拉强度大于1250 MPa,比U75V提高25%;轨腰冲击韧性大于30 J/cm2,比U75V提高3倍以上。介绍了热轧贝氏体钢轨的强化机理、生产工艺及各项检验结果。用贝氏体钢制作的铁路道岔在线路运行已一年半以上,货运量达2亿t,目前仍在使用。在北京铁路局铺设的全贝氏体组合道岔,其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高强度高韧性贝氏体钢在铁路使用将得到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环保与能源
  • 牛珏;温治;王俊升;陆岳障;赵全卿
    钢铁. 2007, 42(2): 7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厚板二维传热过程数学模型为基础,开发了紧凑式宽厚板辊底式连续热处理炉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厚板物料跟踪、厚板温度跟踪、厚板优化加热控制、厚板连续及摆动运行控制、厚板混装炉温优化控制、厚板温度反馈控制等。并采用西门子公司的PCS7控制系统在某公司轧钢厂实现了辊底式热处理炉厚板生产过程的在线优化控制和管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
  • 郭汉杰;尹志明
    钢铁. 2007, 42(2): 77-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分两方面对钢铁企业全流程节能空间进行了研究。一方面把冶金全流程按照冶金功能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各工序能耗目前的能源消耗状况;计算了钢铁业正在推广的6项节能新技术(包括CDQ技术、TRT技术、高炉喷煤技术、球团矿技术、转炉负能炼钢技术、连铸坯热装热送和直接轧制技术)的节能效果。计算表明,如果这6项技术全部实施,冶金过程吨钢标煤能耗将下降132.27 kg/t;对钢铁全流程中目前还未引起重视的低温余热回收及其对钢铁全流程的能耗降低进行了计算评估,计算表明,如果这些低温余热全部回收,中国钢铁业吨钢能耗(折合标煤)将下降33.55 kg/t。
  • 装备与控制
  • S. Di Maio;A. Fina
    钢铁. 2007, 42(2): 8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达涅利自动化部开发的最新的创新技术是通过轧机物流概念监视和调节机架间断面。该系统可沿着整个轧机对断面进行连续实时控制,以实现最佳张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