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光, 马晨雨, 王旗, 郑亚旭, 肖鹏程, 郭志红
采用镁处理的第三代氧化物冶金技术,通过铁水预处理→转炉→LF精炼→VD精炼→CC→TMCP工艺生产70 mm厚的EH420海工钢。为了研究“焊接道次”和“线能量”对热影响区(heat-affected zone,HAZ)组织以及性能的影响,对厚板进行大线能量焊接,焊接工艺分别为170 kJ/cm线能量的三丝埋弧两道焊和250 kJ/cm线能量的三丝埋弧单道焊。结果表明,与170 kJ/cm上表面相比,170 kJ/cm T/4处由于“两道次焊接”,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由58.60 μm增加到75.22 μm;M-A组元数量接近,但岛状M-A组元平均尺寸由0.96 μm增加到1.26 μm,条状M-A组元平均尺寸由1.89 μm增加到2.44 μm;恶化了低温冲击韧性,-40 ℃平均冲击功由 205 J降低为156 J。与170 kJ/cm上表面相比,250 kJ/cm上表面由于“线能量提高”,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由58.60 μm增加到74.75 μm;M-A组元数量减少,但M-A组元尺寸明显增大,岛状M-A组元平均尺寸由0.96 μm增加到1.52 μm,条状M-A组元平均尺寸由1.89 μm增加到2.87 μm,恶化了低温冲击韧性,-40 ℃平均冲击功由 205 J降低为187 J。经过大线能量焊接后,粗晶区中存在着以MgO为核心,Ti(N,C)附着在外围的复合夹杂物,该类夹杂物能够诱导针状铁素体(intracrystalline acicular ferrite,IAF)析出,对改善冲击韧性具有帮助作用。与170 kJ/cm T/4相比,250 kJ/cm上表面M-A组元尺寸相差不大,但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250 kJ/cm上表面处冲击韧性较高。相较于多道次焊接,适当提高线能量、减少焊接道次,不仅能够提高冲击韧性,还能提高焊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