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3-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周继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温压缩实验,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中碳钢马氏体(M)和铁素体+珠光体(F+P)两种组织的流变曲线。对比研究了应变速率对这两种组织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M组织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M)和加工软化率(s M)都大于F+P组织的相应参数(mF+P)和(s F+P)。应变速率为0.001s-1,变形温度为600℃,650℃,700℃,M组织的流变曲线均低于F+P组织的流变曲线;当应变速率从0.01s-1增加到10s-1,M组织和F+P组织的流变曲线相交,交点应变为临界应变,大于临界应变,M组织的流变应力低于F+P。这表明,对降低钢材温轧或零件温挤压的变形应力和成本来说,M组织可能比F+P更好。此外,对导致M组织上述流变行为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梁轩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模拟退火实验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对冷轧双相钢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均热温度升高,钢板强度首先大幅下降,之后逐渐上升到最高点,然后又有所下降,退火温度应保证均热时得到一定数量的奥氏体,但对于喷气冷却的快速冷却工艺,过高温度产生过多的奥氏体降低了淬透性,不利于钢板力学性能;均热后适当的缓冷可以析出新生铁素体,这有利于双相钢板的塑性。
  • 周国平 王彬 陈 俊 刘振宇 邱以清 王国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1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给出了一种非标准试样的低温冲击试验方法。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0.8mm薄带钢低温冲击试验中的温升,校正了冲击时刻试样的温度。采用本文的薄带低温冲击试验方法对比研究铸轧高磷耐候钢薄带和常规薄带非标准试样的冲击韧性。结果发现,温度校正后,0.8mm薄带的韧脆转变温度(DBTT)与标准冲击试样基本相同,表明采用本文的低温冲击试验方法进行薄带韧脆转变温度测定是可行的;铸轧薄带的韧脆转变温度比磷含量相同的常规薄带低大约10℃。
  • 李志广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16-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45#钢为考察对象,通过对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去除的理论分析,研究12CaO•7Al2O3精炼渣去除夹杂的性能。结果表明:12CaO•7Al2O3精炼渣不仅能够吸收大量的铝脱氧产物-Al2O3,而且增大了夹杂物的半径,对钢液夹杂物的排除有很好的效果。
  • 胡智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2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Mo、Co、Nb等元素离子注入及薄膜沉积方法对TiN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SRV磨损实验、表面形貌轮廓等方法研究分析了离子注入对TiN薄膜的摩擦系数、耐磨性能、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磁过滤电弧镀的TiN薄膜的摩擦系数曲线与常规电弧镀TiN薄膜的摩擦系数曲线相差很大,且耐磨性能优于电弧镀TiN薄膜。采用离子注入可降低TiN薄膜的摩擦系数。在5N载荷磨损条件下,随注入剂量和注入元素的不同其摩擦系数变化较大。在30N载荷磨损条件下,样品摩擦系数均接近0.5。离子注入Mo、Co、Nb均可显著提高TiN薄膜的耐磨性,其中注入Mo的试样耐磨性最好。
  • 静永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24-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了铸造TiAl合金单一取向层片组织在缺口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2、3和4时的缺口敏感性。发现,该合金在沿层片界面方向的应力作用下,对应各Kt水平的缺口试样均具有大于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且其缺口敏感系数相当;并根据该合金具有较好的拉伸塑性和缺口拉伸断口上存在裂纹萌生和稳态扩展区域的特征,分析讨论了其形成缺口强化效应的机制。
  • 张宁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28-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相似理论,建立物理模型来测量结晶器内液面波动及渣金界面发生卷渣时的临界拉速。通过傅立叶变换和谱分析理论,分析结晶器液面波动对卷渣的影响,确定对卷渣产生主要影响的波动频率范围。
  • 张金民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32-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TEM对双喷电解及氩离子减薄两种方法制备的Al-Mg合金中的β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利用双喷电解制备的试样观察不到β相,而利用氩离子减薄制备的试样可以观察到β相。利用电子衍射花样特征可以区别β相和MnAl6相。
  • 张俊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34-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小角转动法(Small-Angle Magnetization Rotation)对(Co(77-x)FexSi8B15(x=4,5,7))钴基玻璃包覆非晶丝的磁致伸缩系数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拉应力(σ)对不同成分的钴基玻璃包覆非晶丝磁致伸缩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成分玻璃包覆非晶丝的磁致伸缩系数均随着外应力的增加逐渐减小;Co72Fe5Si8B15玻璃包覆非晶丝的磁致伸缩系数随着外应力的增加从+1.1×10-7 (σ=0MPa) 变为-3.3×10-7 (σ=1880MPa),存在一个由正变负的过程。
  • 陈晨枫 罗晓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37-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推荐采用Boltzmann函数描述冲击功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介绍了基于Origin软件评定韧脆转变温度的方法,示例讨论说明该方法简便正确、精度高,可作为实验室冲击试验数据分析的工具。
  • 刘红亮 陶冶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40-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MeVVA离子源技术对阴极磁过滤真空弧沉积的TiAlN薄膜进行了不同注入剂量的Nb及Nb+C离子注入。采用EDS、TEM、GIXRD、显微硬度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离子注入剂量对于薄膜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剂量为Nb5×1017 ions/cm2+C5×1017 ions/cm2时,Nb在TiAlN薄膜内的注入投影射程为130nm;在薄膜表层形成厚度约50nm的非晶与纳米晶的复合结构;在次表层,晶粒发生局部扭曲变形。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薄膜与基底的复合硬度由HV1900增加到HV3000,在高剂量离子注入条件下,薄膜的硬度提升更为显著。
  • 测试技术
  • 刘家泳 孙宇 戈晓 张丽敏 张冬梅 刘学志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44-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点弯曲试验是ISO 13679标准规定的油井管接头评价试验中的一项。本文通过对比计算确立了四点弯曲力学模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制造了四点弯曲试验设备,最终利用挠度法及应变片法测量狗腿度验证了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及设备的合理性,并对比了两种方法的实用性。
  • 许晔 吴瑞珉 金成国 乔俊良 吕常青 潘胜波 杨赛丹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48-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生产现场对大口径直缝焊管管端直径和椭圆度检测的需求,对目前国内外用于大口径直缝焊管管端直径和椭圆度的各种检测技术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包括了接触式直径检测和非接触式直径检测。并通过对各检测方法的分析和技术对比,阐明了未来大口径直缝焊管管端直径和椭圆度检测的发展趋势。
  • 缺陷分析
  • 李继康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52-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6Cr21Mn11Mo1V1Nb1N汽车发动机排气门盘端面细微裂纹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细微裂纹系车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裂纹;碳化物沿晶界呈连续网状分布显著弱化了晶界,是盘端面在车削过程中产生切削裂纹的主要原因;排气门钢中碳化物沿晶界呈连续网状析出是高温时效及回火时间过长所致。
  • 何西扣 董毅 朱衍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55-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考察了核电站用钛板换热器裂纹、穿孔等失效现象,采用断口分析、表面宏观和微观形态分析、材料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分析换热器失效原因。结果表明:钛板换热器成形加工的强烈变形区存在较严重的损伤缺陷,并且在工作中存在振动,是导致钛板换热器疲劳开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海水侧微粒的冲蚀作用是换热钛板穿孔失效的主要原因。
  • 陈琦峰 孙国峰 徐云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2): 60-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分析、宏观检验、金相分析、断口扫描等方法对螺杆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表面的条痕和高频感应工艺的集肤效应是导致螺杆开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