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测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平台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7年 25卷 6期
刊出日期:2007-12-15

测试技术
技术信息
缺陷分析
试验研究
推广与应用
   
试验研究
1 刘宏玉;吴开明;雷应华;高亮庆;黄刚
等温热处理对30MnVS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研究了非调质钢30MnVS奥氏体化后在400~600 ℃等温转变的组织构成及显微硬度变化;采用连续截面和计算机辅助重建法观察了铁素体的三维形貌。结果表明: 随处理温度的降低,针状铁素体量减少,贝氏体量增加;冷却速度的提高,有利于组织的细化并使针状铁素体数量增加。晶界铁素体在三维空间呈弯曲板状;晶内铁素体在夹杂物上形核,其三维形貌不同于二维的等轴状,而呈扁长片状,应归属于针状铁素体。
2007 Vol. 25 (6): 1-0 [摘要] ( 1632 ) [HTML 0KB] [PDF 0KB] ( 12 )
6 陈占福
十字铰链滑块式万向接轴铜衬瓦磨损行为研究
文章详细分析了2050粗轧机R2十字铰链滑块式万向接轴轧辊侧开式铰链铜衬瓦磨损寿命低并出现咬死现象的原因。金相分析表明,摩擦面产生严重的剪切塑性变形,变形层深达1.54 mm,但只出现在整个摩擦面的较小一部分,是摩擦剪应力大于材料的许用剪应力而造成。改善摩擦副的润滑条件、降低摩擦系数、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抗粘着能力,是正长铜衬瓦使用时间的基本途径。
2007 Vol. 25 (6): 6-0 [摘要] ( 1345 ) [HTML 0KB] [PDF 0KB] ( 32 )
9 刘志亮;张文志;王英杰
二辊矫直机力能参数模拟分析
在充分考虑二辊矫直机生产工艺特点的基础上,从矫直基本原理入手,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艺与技术经验,通过对金属变形理论、矫直工艺以及相关矫直机械的设计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新的二辊矫直机力能参数计算模型,并对二辊矫直机力能参数进行了相应的模拟与计算,给出一套工程上实用的二辊矫直机力能参数确定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具有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价值。
2007 Vol. 25 (6): 9-0 [摘要] ( 1433 ) [HTML 0KB] [PDF 0KB] ( 28 )
12 邢桂菊;武永刚
热风炉管路模型共振与极限共振的频谱特征
以高炉热风炉输入管路为背景,按1:120比例建立了有多个90°转弯和一个文氏管的水力模型,考察了不同入口流速激励下管路共振和极限共振时频率与功率谱特征,得到了极限共振时主要频率的功率值是共振时的上千倍及是非共振时上万倍的测量结果,以及共振、极限共振的主频幅值与管流速呈e指数变化规律。指出当主频幅值在能级跃迁以下的共振是可以控制和利用的,而当主频幅值出现能级跃迁的极限共振会对工业管路造成致命的破坏。同时利用CCD系统观察了管路激振区域内流体漩涡结构的急剧变化,流动显示证明,加大管流入口流速,促使管内湍流激化,而湍流中漩涡的生成和脱落是诱发共振及达到极限共振的主要因素。
2007 Vol. 25 (6): 12-0 [摘要] ( 1428 ) [HTML 0KB] [PDF 0KB] ( 18 )
17 杨粉荣;贺智勇;刘开琪
不同胺类硬化剂对耐火不烧砖显微结构观察的影响
简要介绍了光片样品制备在研究耐火材料显微结构中的重要性,及以环氧树脂为主要粘结剂,使用不同胺类硬化剂对不烧砖显微结构观察的影响,并采集光片图片进行对比分析。
2007 Vol. 25 (6): 17-0 [摘要] ( 1544 ) [HTML 0KB] [PDF 0KB] ( 6 )
测试技术
20 杨常春
Gleeble3800热/力学模拟试验机整体设备特性研究
研究了Gleeble3800热/力学模拟试验机的整体特性,对其热系统、力学系统和液压楔系统等进行了试验分析,为充分开发、应用Gleeble3800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2007 Vol. 25 (6): 20-0 [摘要] ( 1511 ) [HTML 0KB] [PDF 0KB] ( 10 )
24 裴小龙;王振清
动、静态摩擦系数数值测试系统
基于工控计算机系统,设计了动、静态摩擦系数数值测试系统,试验过程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的自动测试,精度高,安全可靠。
2007 Vol. 25 (6): 24-0 [摘要] ( 1306 ) [HTML 0KB] [PDF 0KB] ( 14 )
27 顾广耀;万杰;王振清
基于AVR单片机的介电性能数值测试系统
基于AVR单片机,设计了介电数值测试系统,试验过程实现了计算机数字化采集,精度高,安全可靠。
2007 Vol. 25 (6): 27-0 [摘要] ( 1449 ) [HTML 0KB] [PDF 0KB] ( 16 )
31 王喜忠;王亮忠;汪悦;王振清
基于双芯片的DMTA数值测控系统
基于STC89C52和Atmel89C4051的双芯片系统,通过测试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和不同振动情况下的自由衰减曲线,经数值处理得到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过程实现了计算机对设备的控制和数据采集,经处理可以获得材料在全温度范围内的损耗、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等。本系统易操纵,自动化程度高,设备体积小。
2007 Vol. 25 (6): 31-0 [摘要] ( 1383 ) [HTML 0KB] [PDF 0KB] ( 8 )
37 马刚;王振清;顾光耀
粘度状态表征测试仪的设计
文章介绍了一种高分子树脂粘度状态的表征方法,并阐述了基于51单片机的粘度状态表征测试仪的具体实现方法。
2007 Vol. 25 (6): 37-0 [摘要] ( 1573 ) [HTML 0KB] [PDF 0KB] ( 21 )
41 潘新红
力学测试现状及提高检测水平的初步探讨
力学测试是钢铁质量检验的最后一道把关,如何提高力学测试及研究水平关系到减少质量异议和提升企业信誉度,因此,有必要从专业的角度借鉴其它先进经验和学习先进检测手段。本章综合力学测试的相关进展,结合笔者工作的相关数据,针对如何提高力学测试及研究水平进行了探讨。
2007 Vol. 25 (6): 41-0 [摘要] ( 1718 ) [HTML 0KB] [PDF 0KB] ( 3 )
43 吴克跃
光泵磁共振测地磁场垂直分量的改进方法
文章根据垂直方向磁场对光泵磁共振信号的影响,来测定地球磁场的垂直分量的大小。
2007 Vol. 25 (6): 43-0 [摘要] ( 1402 ) [HTML 0KB] [PDF 0KB] ( 11 )
缺陷分析
45 任安超;吉玉;张友登
60 kg/m级钢轨表面起皮缺陷分析
60kg/m钢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表面出现起皮缺陷。采用金相检验和低倍检验等方法对表面起皮钢轨的显微组织和低倍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起皮缺陷的形成是由铸坯角部裂纹和中间裂纹缺陷所引起的。提出了改进措施。
2007 Vol. 25 (6): 45-0 [摘要] ( 1237 ) [HTML 0KB] [PDF 0KB] ( 48 )
48 吴立新;陈士华;姚中海
5CrNiMo钢热锻模开裂原因分析
文章以5CrNiMo钢小型热锻模的开裂为例,具体分析了其化学成分、洛氏硬度、冶金质量、断口形态和显微组织等,特别针对调质后的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讨论。最终认为:由于在调质过程中淬火冷却速度较慢,模具未完全淬成马氏体,心部存在一定量的中温转变组织,它导致了模具强度和热稳定性的下降,该模具在刚上模热锻时就发生开裂,这与热处理的目标组织存在差异有密切关系。
2007 Vol. 25 (6): 48-0 [摘要] ( 1393 ) [HTML 0KB] [PDF 0KB] ( 26 )
52 冯岩青;王晓丽;
Q215焊管的断裂原因分析
文章对断裂的Q215焊管进行宏观、金相及断口分析,结果表明该焊管在焊接时焊接温度过高,焊接持续时间较长,致使晶粒粗大产生过热,出现脆断。
2007 Vol. 25 (6): 52-0 [摘要] ( 1445 ) [HTML 0KB] [PDF 0KB] ( 22 )
54 边立槐;王雅英;杨觎
高速盘条堆钢劈裂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堆钢盘条样品的检验分析,表明造成盘条堆钢的原因是连铸过程中的水口断裂进入钢液形成的夹杂造成的。
2007 Vol. 25 (6): 54-0 [摘要] ( 1453 ) [HTML 0KB] [PDF 0KB] ( 14 )
56 黄磊;庞兆夫;李文竹;王晓峰
连铸机支持辊再生辊套表面缺陷分析
连铸机支持辊再生辊套使用4个月发生4种不同类型的表面缺陷而失效。其中有两种缺陷的形成是与堆焊工艺有关。支持辊运行过程中卡钢促成另两种缺陷的产生。
2007 Vol. 25 (6): 56-0 [摘要] ( 1319 ) [HTML 0KB] [PDF 0KB] ( 9 )
推广与应用
60 薛秀娟;刘志军
5吨全自动万能材料试验机工作原理与故障分析
文章简述了Z050/SN3A全自动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结合具体情况详细讲述了仪器的故障检修及维护。
2007 Vol. 25 (6): 60-0 [摘要] ( 1870 ) [HTML 0KB] [PDF 0KB] ( 59 )
技术信息
62 李向阳;周璟;董威
一种高精度低漂移电子积分器的设计
讨论了电子积分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设计上的难点和关键技术,设计了一种带有补偿机构的新型高精度低漂移的电子积分器,通过实际应用发现该积分器可实现对瞬变小信号进行高精度的测量。
2007 Vol. 25 (6): 62-0 [摘要] ( 1468 ) [HTML 0KB] [PDF 0KB] ( 11 )
物理测试
 

编辑部公告

 
 
· “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表征、无损检测及失效分析技术交流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 《物理测试》欢迎您投稿
· 《物理测试》理事会欢迎您的加入!!!
· “测试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 中国钢铁期刊网开通网上投稿及查询系统!
                  更多 
 

作者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

 
·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物理测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邮政编码: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