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平台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3年 48卷 6期
刊出日期:2013-06-15

综合论述
原料与炼铁
炼钢
压力加工
钢铁材料
环保与能源
   
综合论述
1 王一德,唐荻,党宁
国外特殊钢产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Hot!
介绍了国外特殊钢的发展概况,并对现阶段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模式和产业特点进行了分析,其经过了近几十年的重组整合,已经形成了合理稳定的生产规模和明确的市场定位,并把重点放在生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专业化产品,由此形成了一批优势特殊钢企业,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此外还介绍了国外特殊钢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一些主要特钢产品值得借鉴的发展动向。
2013 Vol. 48 (6): 1-6 [摘要] ( 1691 ) [HTML 0KB] [PDF 0KB] ( 91 )
原料与炼铁
7 潘文 ,吴铿,赵勇 ,赵志星 ,MIN Dong Joon
碱金属对铁氧化物气-固还原行为的影响
利用热重分析的方法研究了Fe2O3在竖式电阻炉内被CO/CO2混合气体还原,Na2O对其还原行为的影响,共设计了4个成分,分别为纯Fe2O3、Fe2O3-1%Na2O、Fe2O3-3%Na2O和Fe2O3-5%Na2O。在还原过程中由于还原失氧引起的试验小饼失重量被实时记录下来,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还原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以此来判断Na2O对Fe2O3还原性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还原后试样的微观形貌变化。研究发现:Na2O的存在将阻碍Fe2O3的还原。通过对还原后小饼的显微形貌观察,结合FeO-Na2O二元相图,发现这种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在还原过程中产生液相引起的。另外,还检测了还原前后试验小饼的孔隙率和体积变化。检测结果确认:还原后含Na2O的试验小饼的孔隙率和体积都有所下降。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同样归因于还原过程中液相的产生。
2013 Vol. 48 (6): 7-14 [摘要] ( 1602 ) [HTML 0KB] [PDF 0KB] ( 72 )
15 冯帅,吕庆,刘小杰,毕耜友,刘然,杜林森
添加CaO对高炉喷吹煤粉燃烧机制的影响 Hot!
CaO是一种适合高炉生产的煤粉助燃剂,通过热重-差热分析,其助燃机制是吸附挥发分,促使固定碳局部过热并增加燃烧活性,使煤粉在较低温度下开始燃烧。通过对未燃煤粉进行XRD、红外和SEM检测可知,随着助燃剂CaO的加入,未燃煤粉的微晶参数增大,芳香片层的堆砌高度升高0.0024nm,层片直径增大0.0362nm;添加CaO未燃煤粉的吸收峰在1500和3400cm-1处明显强于原煤的未燃煤粉;助燃剂CaO 使未燃煤粉颗粒的平均粒径减小2.67μm,外观形貌变得不规则。
2013 Vol. 48 (6): 15-19 [摘要] ( 1311 ) [HTML 0KB] [PDF 0KB] ( 66 )
20 张代林,洪莹,郑明东,王培珍
配煤中添加石油焦试验研究
为了扩大炼焦煤资源选择范围,提高焦炭质量,通过5kg小焦炉炼焦试验,研究了在配煤中添加石油焦对所炼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好黏结性的配合煤中,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石油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焦炭的各向异性发展和完善,提高焦炭的光学异性指数OTI值。随着石油焦代替瘦煤比例提高并达到一定程度,所炼焦炭的CRI值逐渐降低;配入石油焦粒度较小时有利于提高焦炭热性质,粒度较大时对提高焦炭CSR不利。
2013 Vol. 48 (6): 20-24 [摘要] ( 1448 ) [HTML 0KB] [PDF 0KB] ( 50 )
25 闫彩菊,程相利,高建军,周渝生
高富氧喷煤对高炉冶炼影响的分析
通过分析高富氧喷煤后焦炭在高炉中的作用及炉内冶炼参数的变化,在富氧、喷煤、风温、装料制度、上下部调剂等方面合理配合条件下,可提高煤粉燃烧率,维持较高的风口理论燃烧温度,减少炉腹煤气量,提高生产效率。高富氧喷煤达到焦比和煤比各占一半时,焦炭量能够满足直接还原和渗碳需求。为了满足焦炭骨架作用,需要使用反应性差和耐磨性好的焦炭。
2013 Vol. 48 (6): 25-28 [摘要] ( 1850 ) [HTML 0KB] [PDF 0KB] ( 102 )
炼钢
29 甄新刚,朱志远,杨建平,王玉龙 刘洋 赵新宇
首秦公司特厚板坯表面横裂纹的形成机制
分析了板坯厚度、钢液碳含量、铌含量、拉速、动态配水模型和3D喷淋技术对400mm特厚板坯表面横裂纹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动态二次冷却模型存在缺陷,使得特厚板坯在低拉速浇铸时,受二冷区最小水量的限制,在矫直力和热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坯壳承受的总应变超过了其临界应变值,在距离铸坯角部150~500mm的振痕波谷处,最终形成沿晶界开裂的表面横裂纹。
2013 Vol. 48 (6): 29-33 [摘要] ( 1466 ) [HTML 0KB] [PDF 0KB] ( 64 )
34 刘壮壮,吴巍,郭贤利,孟华栋,赵军普
SiO2-TiO2-CaO-MgO-FeO-MnO渣系与脱钛过程铁水中Ti-Si平衡热力学模型
为降低铁水中钛含量,采用烧结矿或球团矿进行铁水包脱钛预处理。基于共存理论,采用Matlab编程软件,建立了铁水包脱钛典型渣系SiO2-TiO2-CaO-MgO-FeO-MnO中TiO2活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随着MgO、FeO、MnO摩尔分数和炉渣碱度的增大,脱钛渣中TiO2活度下降;随着TiO2摩尔分数的增大,TiO2活度提高。脱钛终点铁水中的钛含量与硅含量呈线性关系,其斜率受温度、铁水成分以及炉渣中SiO2和TiO2活度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实际生产数据十分吻合。
2013 Vol. 48 (6): 34-39 [摘要] ( 1825 ) [HTML 0KB] [PDF 0KB] ( 52 )
压力加工
40 王敏婷 李学通 饶伟强 杜凤山
无缝钢管热轧后控冷工艺的组织性能数值模拟 Hot!
为了实现无缝钢管生产工艺流程中定(减)径之后矫直之前的控制冷却,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20号钢管轧后冷却过程的组织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首先采用试验方法测定钢探头在不同冷却介质条件下的温度变化曲线,根据反传热法基本原理计算得出钢探头冷却过程中表面换热系数与工件温度的关系。然后,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钢管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组织相变及力能性能预测系统,分析了不同冷却工艺条件下钢管的组织状态与力学性能。最后,进行钢管空冷过程的试验分析,测定了不同时刻的温度数据和冷态钢管的力学性能,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无缝钢管控制冷却提供基础性数据。
2013 Vol. 48 (6): 40-44 [摘要] ( 1660 ) [HTML 0KB] [PDF 0KB] ( 65 )
45 白振华 司红鑫 周庆田 何高 李鹏程 李忠
冷轧钢卷“心型卷”缺陷的预报及防治技术开发
针对冷轧钢卷卸卷及冷却过程中的 “心型卷”缺陷问题,结合冷轧薄带卷取过程中钢卷配置内套筒的设备及相关工艺特点,详细分析了“心型卷”缺陷产生的原因,首次引入了表征“心型卷”发生概率的钢卷失稳因子新概念,从统计学角度给出了“心型卷”缺陷的判断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心型卷”预报技术,开发出了基于设备参数优化选择的经济实用型“心型卷”治理技术,编制了冷轧钢卷‘心型卷’缺陷预报及套筒选择软件,降低了冷轧钢卷卸卷及冷却过程中“心型卷”缺陷发生率。
2013 Vol. 48 (6): 45-49 [摘要] ( 1810 ) [HTML 0KB] [PDF 0KB] ( 87 )
50 丁波,丁美良,关建辉,茅永明
连铸坯表面氧化铁皮除不尽原因及对策
采用SEM对连铸坯表面氧化铁皮除鳞除不尽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Q235B、Q345B和SPA-H连铸坯内层氧化铁皮呈楔形嵌入钢基体中,嵌入钢基体中的氧化铁皮主要为铁橄榄石—Fe2SiO4相,随着钢基体中硅含量的增加,嵌入钢基体中的铁橄榄石相增加,使得内层氧化铁皮与钢基体的附着力增加,造成连铸坯表面氧化铁皮除鳞除不尽。针对连铸坯氧化铁皮除鳞除不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一方面,优化加热炉工艺,控制高压水除鳞前连铸坯温度在1173℃以上;另一方面,优化高压水除鳞系统参数,增加高压水除鳞效果。
2013 Vol. 48 (6): 50-53 [摘要] ( 1832 ) [HTML 0KB] [PDF 0KB] ( 74 )
钢铁材料
54 武敏,廉晓洁,曾莉,李国平
铸态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热加工性能
为研究热变形参数对铸态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热变形行为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运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S32750进行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高温拉伸和压缩试验。结果表明,S32750在1000~1200℃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热塑性。在变形温度较低、应变速率较低时,流变曲线表现出不同于单相不锈钢的“类屈服平台”特征;当应变速率较高或变形温度较高、应变速率较低时,流变曲线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微观组织演变显示,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都发生动态再结晶,且铁素体的再结晶先于奥氏体。降低应变速率,提高变形温度,可促进动态再结晶发生。基于热变形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本构方程,表观应力指数为3.99,热变形激活能为393.75kJ/mol。S32750的高温软化机制与Zener-Hollomon(Z)参数有关,随Z参数增加,热变形峰值应力增加。
2013 Vol. 48 (6): 54-60 [摘要] ( 1813 ) [HTML 0KB] [PDF 0KB] ( 73 )
61 曹重,邹荣,吴光耀,陈伟
微合金化控轧控冷钢筋纵向金相组织研究 Hot!
对微合金化控轧控冷钢筋的纵向金相组织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成分试验钢纵向“条带”组织的差异及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偏析元素(P、Si、Mn等)在轧制过程中沿轧制方向呈条状分布,是20MnSi、20MnSiV钢产生带状组织的原因。铌及其碳氮化物的溶质拖曳和“钉扎”作用,使20MnSiNb钢的奥氏体未再结晶轧制温度提高到1050℃,在冷却过程中,先共析铁素体在形变奥氏体晶界和内部变形带均匀析出,随后沿形变奥氏体晶界(在先共析铁素体与奥氏体的界面上)生成珠光体带,最后在形变奥氏体晶粒内部形成贝氏体条。研究条件下优势形核点的排序为:形变奥氏体晶界和形变奥氏体晶内变形带、偏析元素和夹杂、再结晶奥氏体晶界。
2013 Vol. 48 (6): 61-66 [摘要] ( 1724 ) [HTML 0KB] [PDF 0KB] ( 69 )
67 苗华军,王岩,曾莉,李阳
Ni-22Cr-12Co镍基高温合金电渣重熔TiN变化行为
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同时结合热力学及动力学计算的方法,对Ni-22Cr-12Co镍基高温合金电渣重熔TiN变化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真空锭和电渣锭中的夹杂物均为以Al2O3为核心的TiN夹杂物;电渣重熔过程中,计算所得TiN回溶时间为1.17s;电渣重熔对去除TiN夹杂物几乎不起作用;计算所得TiN析出尺寸约为5μm,略小于试验值。
2013 Vol. 48 (6): 67-69 [摘要] ( 1639 ) [HTML 0KB] [PDF 0KB] ( 74 )
70 李秀程,宋欣,尚成嘉,缪成亮,张国栋
C-Mn-Cr-Nb系低合金钢抗氢致开裂性能 Hot!
研究了一种低C、低Mn、高Cr和高Nb低合金钢经控轧控冷及轧后回火处理后性能与组织的变化,并对试验钢进行了抗氢致开裂(HIC)试验。结果表明:与轧态相比,回火处理后试验钢的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600℃左右回火后屈服强度由轧态519MPa增加到626MPa,抗拉强度由653MPa增加到705MPa,且韧性基本未降低,回火处理后组织仍以针状铁素体为主,回火后M/A岛尺寸减少。此外,轧态与回火态钢均能满足抗HIC试验衡量标准,回火处理后抗HIC性能优异。降低Mn质量分数能显著提高低合金钢抗HIC性能,提高Cr质量分数和Nb质量分数能有效强化低Mn钢的强度。
2013 Vol. 48 (6): 70-74 [摘要] ( 1777 ) [HTML 0KB] [PDF 0KB] ( 50 )
75 吕家舜 ,李锋,杨洪刚,康永林
热浸镀锌铝镁镀层微观组织试验
研究了热浸镀工艺对于镀层的微观结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X)观察了Zn-Al-Mg镀层表面以及截面的微观结构、合金层的形貌、镀层中各相的成分组成,利用辉光放电发射光谱仪(GDS)分析了镀层中各元素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利用电子探针(EPMA)分析了镀层中各元素的分布,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镀层表面元素,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镀层的相组成。结果表明,镀层中各元素沿镀层的深度方向的分布并不均匀,Mg在镀层表面富集,镀层组织呈现多相混合结构,以Zn晶粒、MgZn2与Zn组成的共晶为主,同时存在块状富铝相以及一层较薄的合金层。
2013 Vol. 48 (6): 75-79 [摘要] ( 1742 ) [HTML 0KB] [PDF 0KB] ( 54 )
80 潘鑫,张宇,李小宝,鲍丙辉
热输入对海工钢板EQ47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冲击性能的影响
利用Gleeble热模拟研究了热输入对海工钢板EQ47热影响区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并用多道次气保焊接试验加以验证。粗晶区(CGHAZ)热模拟结果表明:t8/5≤6s(17kJ/cm),该区组织为板条马氏体(LM),其-40℃冲击功大于200J;t8/5增加到13s(25kJ/cm),CGHAZ组织中出现了上贝氏体(UB),其冲击功下降到100J;当t8/5达到20s(30kJ/cm)时,UB开始粗大并导致其冲击韧性小于30J。临界粗晶热影响区(ICCGHAZ)模拟结果表明:晶界M-A组元的出现恶化了该区冲击韧性,其冲击功将由t8/5=6s时的100J下降到13和20s时的37和21J。多道次气保焊接接头组织特征与热模拟结果吻合,接头HAZ冲击功(熔合线)由热输入17kJ/cm的134~215J下降到25kJ/cm时的39~95J。结果表明,为确保焊接接头HAZ的冲击韧性,焊接热输入应小于等于17kJ/cm。
2013 Vol. 48 (6): 80-84 [摘要] ( 1634 ) [HTML 0KB] [PDF 0KB] ( 53 )
环保与能源
85 庞建明,郭培民,赵沛
钛铁矿高效利用新技术研究和开发 Hot!
通过研究钛铁矿的还原热力学可知,钛铁矿的还原难度大于普通铁矿。动力学研究表明,通过粉体细化,可以加速钛铁矿的还原速度;用碳还原钛铁矿的最佳温度应选择在900~1100℃。金属铁的渗碳有利于铁的晶粒长大,铁中的渗碳量越高,越有利于金属铁的聚集;外场对铁晶粒长大有明显作用,为金属铁与钛渣的充分分离提供了最佳条件。通过晶粒长大技术将还原后的细微铁晶粒长大到一定粒度,通过简单破碎和磁选,即可得到钛渣和铁产品。开发的钛铁矿高效利用新技术具有反应温度低、无需高温熔分等特点,从而实现高效率、低能耗及低成本生产钛渣和铁产品。
2013 Vol. 48 (6): 85-89 [摘要] ( 1559 ) [HTML 0KB] [PDF 0KB] ( 51 )
钢铁
 

编辑部公告

 
 
·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 公告:《钢铁》2018—2019年论文电子版已全文上网(附下载方式)
· 《钢铁》杂志2019年“先进炼钢-连铸工艺与装备”专刊征稿通知
· 热烈庆祝《钢铁》杂志被评为“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钢铁》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征订
                  更多 
 

作者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作者校对排版清样须知
   著作权转让协议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

 
·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钢铁》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邮政编码: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