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平台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1年 56卷 2期
刊出日期:2021-02-15

综合论述
原料与炼铁
炼钢
压力加工
钢铁材料
环保与能源
技术交流
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1 钱家澍
当代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和“中国方案”建议
为探究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统计分析了1970—2018年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伊朗等34个世界经济体单位GDP钢材表观消费量、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位GDP钢材表观消费量不随人均GDP的增长而增长,恰恰相反,是呈幂函数相关关系下降并逐渐趋于平衡,显然低的单位GDP钢材表观消费量可以创造出很高的人均GDP,不必一味追求提高产量,具有极强的“同一性”;而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与人均GDP的相互关系,则具有强烈的“不同性”,不同经济体可以以3种不同的相互关系类型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均呈单边下降类型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了4种钢产量峰值方案,提出了“中国方案”建议。
2021 Vol. 56 (2): 1-11 [摘要] ( 273 ) [HTML 1KB] [PDF 2972KB] ( 577 )
12 王新东
以“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为目标规划设计河钢唐钢新区
河钢唐钢新区是河钢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重要指示精神和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实践,也是河钢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体现。项目以“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为建设目标,以物质流、能源流、信息流的连续化、简约化、紧凑化为方向,运用最新的钢厂动态精准设计、集成理论和流程界面技术,采用230余项前沿新工艺、130多项钢铁绿色制造技术,涵盖整个原料、焦化、烧结、球团、高炉、转炉、轧钢工艺流程,将河钢唐钢新区打造成为环保绿色化、工艺前沿化、产线智能化、流程高效化、产品高端化的世界级现代化沿海钢铁梦工厂。
2021 Vol. 56 (2): 12-21 [摘要] ( 370 ) [HTML 1KB] [PDF 3333KB] ( 741 )
综合论述
22 周朝刚, 杨会泽, 艾立群, 王书桓, 胡锦榛, 陈虎
转炉含磷钢渣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为了实现转炉含磷钢渣高效循环利用,系统分析了转炉含磷钢渣的生产状况、组成成分、磷元素的来源和迁移富集机理、矿相结构以及脱磷技术的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转炉含磷钢渣循环利用技术的探讨总结,表明目前的钢渣循环利用技术存在着磷资源利用效率低和钢渣能量损耗大的缺点。因此,依据钢渣磷质量分数高低决定其利用方式并在循环利用环节尽可能降低钢渣能量损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进一步对实现低磷渣和高磷渣的高效循环利用进行了展望,从而为钢铁企业提高转炉含磷钢渣循环利用率和降低原料生产成本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2021 Vol. 56 (2): 22-39 [摘要] ( 365 ) [HTML 1KB] [PDF 6666KB] ( 904 )
40 李其, 陈正宗, 蒋新亮, 刘正东, 左良
9%~12%Cr高中压转子材料发展历程与工程化关键技术
高中压转子锻件因其尺寸规格和使用工况的特殊性,已成为超超临界机组技术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部件。目前商业化运行的600~620 ℃超超临界机组中,广泛采用9%~12%Cr马氏体耐热钢制造高中压转子锻件。综述了近60年来9%~12%Cr高中压转子锻件耐热材料的发展历程,针对不同使用温度的高中压转子锻件,重点介绍了锻件的选材情况、化学成分和强化机制,并针对工程化制造过程中冶炼工艺、锻造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的难点和关键点进行了简要叙述,为600 ℃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高中压转子锻件的工程化制造提供指导性建议。
2021 Vol. 56 (2): 40-49 [摘要] ( 201 ) [HTML 1KB] [PDF 3473KB] ( 485 )
原料与炼铁
50 易正明, 覃佳卓, 姜志伟, 秦庆伟, 邵慧君, 杜东
MgO对高碱度高铝烧结矿的影响
随着钢铁企业高铝铁矿粉使用比例的提高,带来了高炉炉渣黏度增大、渣铁分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采用烧结杯试验,研究了MgO含量增加对高碱度高铝烧结矿经济技术指标、冷强度和冶金性能的影响,采用Nova400 NanoSEM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烧结矿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高碱度高铝烧结矿中MgO质量分数从1.72%提高到2.49%时,垂直烧结速度降低4.38 mm/min,利用系数降低0.51 t/(m2·h),低温还原粉化指数增加6.7%;当烧结矿中MgO质量分数为2.11%时,转鼓指数和还原度最高,分别达到61.93%和86.39%;Mg2+主要固溶在磁铁矿晶格中并替代Fe2+,替代的质量分数最高达3.64%,生成的含镁磁铁矿抑制烧结矿降温过程中由Fe3O4→Fe2O3氧化过程的相变,减少了二次赤铁矿的生成,有利于改善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能。研究结果可以为改善高碱度高铝烧结矿性能和提高炉渣流动性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2021 Vol. 56 (2): 50-56 [摘要] ( 252 ) [HTML 1KB] [PDF 1830KB] ( 712 )
57 周恒, 徐坤, 姚舜, 寇明银, 吴胜利
高炉喷吹COREX脱CO2顶煤气的数值分析
COREX脱CO2顶煤气作为一种优质富氢气体,直接喷吹进入高炉可有效降低高炉燃料消耗。建立了高炉喷吹COREX脱CO2顶煤气静态工艺模型,研究高炉喷气对风口理论燃烧温度、炉腹煤气量、炉腹煤气成分、风口回旋区形状、直接还原度、节焦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提高风温作为热补偿措施后的适宜喷气量。研究结果表明,不采取热补偿措施条件下,随着COREX脱CO2顶煤气喷吹量的增加,理论燃烧温度逐渐降低,炉腹煤气量逐渐升高,高炉直接还原度降低。以维持理论燃烧温度和炉腹煤气量稳定为标准,风温相对基准提高30、60、90 ℃后,可接受喷吹的煤气量为45.4、85.5、123.3 m3/t。热补偿后,随着喷气量增加,鼓风量逐渐降低,富氧率逐渐升高。炉腹煤气中的CO及H2含量随喷气量增加而增加,每增加10 m3/t的COREX煤气喷吹量,炉腹煤气中总的还原气体体积分数增加0.46 %,直接还原度降低0.006,节约焦炭1.48 kg/t。
2021 Vol. 56 (2): 57-62 [摘要] ( 217 ) [HTML 1KB] [PDF 1975KB] ( 599 )
炼钢
63 魏光升, 董建锋, 朱荣, 韩宝臣
钢包底吹对RH脱氢和夹杂物的影响
RH(Ruhrstahl Heraeus)真空精炼过程钢包底吹作为提高精炼效果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研究钢包底吹在实际生产中的影响,通过工业生产试验研究了RH真空精炼过程钢包底吹对脱氢和夹杂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钢包底吹优化了钢包内部钢液的流动和混匀情况,增大了夹杂物的碰撞聚集长大速率和夹杂物的平均尺寸,提高了脱氢效果,增大了脱氢速率,尤其是较高氢质量分数下的脱氢速率。底吹流量为30和50 L/min时,将氢脱除到0.000 2%所需真空处理时间减少5.58%和16.40%,此时脱氢速率增加9.76%和19.51%。另外夹杂物数密度增幅从64.2%逐次降低到49.7%和13.0%,夹杂物平均面积增幅从17.34%逐次增加到40.98%和53.37%。
2021 Vol. 56 (2): 63-68 [摘要] ( 267 ) [HTML 1KB] [PDF 2772KB] ( 705 )
69 张银, 王林珠, 李军旗, 杨树峰, 陈朝轶
国内外油井管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对比分析
为了提高国内油井管钢质量,采用扫描电镜对比了日本和国内油井管钢中夹杂物成分和形貌,统计了夹杂物尺寸分布、夹杂物间距和夹杂物分布等参数,基于FactSage热力学软件平衡凝固模型分析了冷却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过程,基于夹杂物碰撞数量平衡模型,讨论了油井管钢中夹杂物碰撞率。结果表明,日本油井管钢中夹杂物主要为CaS包裹的镁铝尖晶石,国内油井管钢中夹杂物主要为钙铝酸盐包裹的镁铝尖晶石夹杂物和纯镁铝尖晶石夹杂物。日本油井管钢夹杂物比国内油井管钢夹杂物数量少、尺寸小、分布更均匀。日本油井管钢中夹杂物数量密度达到7.5个/mm2,国内油井管钢中夹杂物数量密度达到28.3个/mm2。日本油井管钢中夹杂物最大尺寸不超过5 μm,国内油井管钢中夹杂物最大尺寸达到20 μm。FactSage计算冷却过程中夹杂物演变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国内油井管钢中夹杂物碰撞率比日本油井管钢中夹杂物的碰撞率高2个数量级。
2021 Vol. 56 (2): 69-75 [摘要] ( 227 ) [HTML 1KB] [PDF 2815KB] ( 556 )
76 曾耀先
含硫齿轮钢20CrMnTiH洁净度控制
为降低齿轮钢中硼含量和钢材夹杂物评级,针对含硫高品质齿轮钢洁净度要求高的特点,采用FactSage计算了B2O3和铝的化学反应平衡、齿轮钢的等活度图以及MgO-Al2O3-SiO2三元相图。计算结果表明,钢液中铝含量较高可以还原钢液中存留的B2O3,提高精炼渣中Al2O3含量以及中间包干式料中MgO含量,降低SiO2含量可提高齿轮钢钢液洁净度。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工业生产后,齿轮钢中w(T[O])≤0.001 2%,w([B])≤0.000 5%,夹杂物评级A类不大于2.0级,B类、C类以及D类不大于1.0级的比例由原来的71.5%提高至100%,钢材中未出现大颗粒夹杂物,工艺优化方案显著提升了齿轮钢洁净度。
2021 Vol. 56 (2): 76-81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2720KB] ( 589 )
82 康吉柏, 王卫领, 罗腾飞, 罗森, 朱苗勇
20CrMnTi钢160 mm×160 mm方坯内部质量控制
针对20CrMnTi连铸160 mm×160 mm方坯严重的内部质量问题,开展结晶器电磁搅拌(M-EMS)与凝固末端电磁搅拌(F-EMS)参数协同优化试验,通过方坯凝固组织检测和碳偏析检测,详细分析电磁搅拌参数对方坯内部质量的影响规律。此外,借助红外热成像仪检测方坯表面温度,进而利用ANSYS软件预测方坯凝固传热过程,得到F-EMS作用区域内的液芯厚度。结果表明,方坯内弧侧与外弧侧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CET)的起始位置分别距方坯表面约42和28 mm,在M-EMS 240~260 A条件下,受M-EMS电流强度的影响很小;碳元素在方坯皮下10 mm内存在负偏析,然而在CET前沿富集,同时在凝固中心呈现为交替正、负偏析;凝固中心附近负偏析程度正相关于M-EMS和F-EMS强度。根据方坯低倍组织与碳偏析情况,最终确定20CrMnTi最佳的电磁搅拌参数为M-EMS 250 A/4.0 Hz、F-EMS 300 A/7.0 Hz。另外,F-EMS入口与出口处的液芯厚度分别为66.2和60.6 mm,与之对应的固相率分别为86.6%和88.7%,F-EMS安装位置合理。
2021 Vol. 56 (2): 82-92 [摘要] ( 276 ) [HTML 1KB] [PDF 4922KB] ( 620 )
压力加工
93 黄金磊, 臧勇, 郜志英
工艺参数对热轧机振动固有特性影响分析
某钢厂热连轧生产线F2机架在轧制薄规格产品时发生了强烈的振动现象。为了更好地识别轧机振动的类型,抑制轧机振动,需对轧机系统的固有特性进行全面分析。考虑水平、扭转和垂直系统的振动,并考虑带钢和轧机系统的耦合作用建立热轧机11自由度振动模型,分析轧机系统在无带钢下的固有特性,并分析各阶模态对惯性参数和弹性参数的灵敏度。同时分析带钢和轧机耦合作用下前后张力、入口厚度、出口厚度、摩擦因数、变形抗力等工艺参数对轧机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带钢和轧机相耦合成一种变结构系统,系统固有特性随着工艺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工艺参数主要通过改变第4阶模态和第10阶模态来影响系统固有特性。不同的工艺参数对轧机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入口厚度影响最为显著,可以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来改善系统固有频率。可以为轧机振动类型的识别和振动的抑制提供指导。
2021 Vol. 56 (2): 93-98 [摘要] ( 242 ) [HTML 1KB] [PDF 2467KB] ( 511 )
99 梁朋伟, 董志奎, 焦云静, 谢兴华
全氢罩式炉退火过程中钢卷温度场计算模型
针对某厂全氢罩式炉机组在退火过程中,由于钢卷冷热点温差过大且保温时间过长而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现象,建立了该机组退火过程传热数学模型。在钢卷导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中加入修正因子,并研究了各系数的处理方法,经过大量实测数据的修正,得到了较优的修正因子。应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数学模型,以某组第3卷钢卷计算结果为例,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热点温度计算值中92%的温度点的误差为5.12%以下,冷点温度计算值中90%的温度点的误差为5.05%以下。说明本文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可靠,可用于该厂全氢罩式炉机组退火过程中温度场的预测分析,对退火工艺制度的优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1 Vol. 56 (2): 99-104 [摘要] ( 254 ) [HTML 1KB] [PDF 1874KB] ( 485 )
钢铁材料
105 阚立烨, 叶其斌, 田勇, 王昭东, 王国栋
Cu-NiAl纳米复合析出强化钢回火工艺
为了研究不同回火工艺下Cu-NiAl纳米复合析出强化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采用OM、TEM对在300~650 ℃范围内回火后的试验钢组织进行分析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在300~550 ℃回火时,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逐渐粗化为等轴铁素体,并且在基体上形成纳米级析出相;在600~650 ℃回火时,基体完全转变为等轴铁素体,纳米级析出相逐渐粗化。采用回火工艺制备Cu-NiAl纳米复合析出强化钢的最佳回火温度区间为550~600 ℃,此时屈服强度为855~917 MPa,-40 ℃冲击功为77~86 J,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2021 Vol. 56 (2): 105-109 [摘要] ( 420 ) [HTML 1KB] [PDF 4319KB] ( 744 )
110 陈光辉, 徐光, 胡海江, 刘曼, 陈鑫
1.6 GPa级中碳高强贝氏体钢残余奥氏体调控机理
为了研究中碳高强贝氏体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在不同等温情况下的变化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热模拟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分析了等温淬火条件对中碳高强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受贝氏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的共同影响。贝氏体相变量决定了未转变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及其化学稳定性,从而影响随后的马氏体相变量及最终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此外,随着相变温度的升高,开始由于贝氏体相变量逐渐减少,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先增加(300~350 ℃),随后由于马氏体相变量增加,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减少(350~400 ℃)。
2021 Vol. 56 (2): 110-116 [摘要] ( 469 ) [HTML 1KB] [PDF 4307KB] ( 839 )
117 赵锴, 杨忠民, 王文涛, 陈颖, 曹燕光, 李昭东
碳含量对Fe-15Mn-4.5Si-10Cr-5Ni-C系形状记忆合金性能的影响机制
为通过调控碳含量获得形状记忆性能优异的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研究了3种不同碳含量对固溶时效态Fe-15Mn-4.5Si-10Cr-5Ni-C系形状记忆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效态Fe-15Mn-4.5Si-10Cr-5Ni-(0.05~0.2)C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随碳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这是由于一方面,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碳原子的间隙固溶强化和第二相碳化物的沉淀析出强化提高奥氏体母相强度,抑制不可逆塑性变形的发生,有利于材料在受力时发生应力诱发奥氏体γ转变为ε马氏体(γ→ε),从而提高形状记忆效应。另一方面,全固溶温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由于全固溶温度的升高,固溶处理后得到的相对粗大的奥氏体晶粒造成奥氏体母相强度的降低。同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导致ε马氏体相变温度(Mεs)的降低,应力诱发相变过程受到抑制,不利于形状记忆效应。在不同影响机制的相互作用下,碳质量分数为0.091 8%固溶时效态试验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最优。
2021 Vol. 56 (2): 117-125 [摘要] ( 230 ) [HTML 1KB] [PDF 2858KB] ( 499 )
126 宿成, 冯光宏, 袁晓鸣, 王少炳, 李钊
基于2 250 mm热连轧产线开发低合金NM400耐磨钢卷板
为了开发具有成本优势的低合金高强薄规格耐磨钢卷板,利用目前国内先进的2 250 mm热连轧产线的工艺特征,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后,分别采用前集中、前分散以及分段冷却3种控冷工艺,系统研究了在相同开冷温度下不同冷却速率和冷却路径对产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冷却模式中采用分段冷却较为合理,具体关键控制工艺为中间温度650 ℃、待温时间10 s、两段冷速40 ℃/s以及卷取温度170 ℃,产品室温组织为以贝氏体为主、板条马氏体和铁素体为辅的混合组织,具有高强韧性和低屈强比的优势,各项性能满足GB/T 24186—2009要求和用户使用条件。
2021 Vol. 56 (2): 126-131 [摘要] ( 229 ) [HTML 1KB] [PDF 3722KB] ( 540 )
132 侯晓英, 孙卫华, 王业勤, 金光宇, 曹光明, 任东
1.0 GPa级I&QP钢组织调控及增强增塑性机制
为研究1.0 GPa级I&QP钢的微观形貌特征及增强增塑机制,采用不同退火工艺制度并分析其组织性能特征及其对强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热轧初始组织调控为体积分数不小于85%且晶粒尺寸细小(3~5 μm)的针状贝氏体组织,经过I&QP工艺处理后,易于将最终微观组织调控为大于70%的不同位向存在的“板条簇”贝氏体组织、少量晶粒尺寸小于2.5 μm的铁素体以及不小于14.5%的片层状残余奥氏体三相混合组织。临界区加热温度适当降低到850 ℃后,I&QP钢晶粒细化,同时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增加至60.2%,在相变、细晶、析出和位错综合增强增塑机制作用下,抗拉强度大于1.0 GPa,强塑积达到30.2 GPa·%,同时扩孔率达到62%。
2021 Vol. 56 (2): 132-138 [摘要] ( 399 ) [HTML 1KB] [PDF 3606KB] ( 688 )
139 杜重洋, 孙彬, 程磊, 高炜, 张婧珂
低铬钢水蒸气气氛下的氧化行为
为探究低铬元素钢材在水蒸气条件下的氧化行为,针对5Cr和10Cr钢在水蒸气氛围下的氧化过程,采用热重分析仪(TGA)进行高温氧化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和XRD对试样氧化后的断面形貌和物相进行检验分析,研究了低铬含量钢在水蒸气氛围下表层氧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基体表面氧化铁皮会因为水蒸气存在而产生孔洞和裂纹,成为了水蒸气向内扩散的有利通道。随着铬含量提高,其氧化规律由线性规律向抛物线规律转化的所需温度变得越高。试样氧化铁皮层由外氧化层和内氧化层组成,外氧化层主要为Fe2O3和Fe3O4,内氧化层含有大量铬氧化物。氧化温度在1 000 ℃以上时,两个试样增重接近,主要是钢中铬元素被氧化形成Cr2(OH)2和Cr(OH)3,致使内层抗氧化性失效。
2021 Vol. 56 (2): 139-146 [摘要] ( 223 ) [HTML 1KB] [PDF 3338KB] ( 559 )
环保与能源
147 韩阳, 董晶, 李杰, 张玉柱, 史振洋
铁尾矿高温熔化行为的视觉解析及应用
冀东地区冶金固废铁尾矿中蕴含的SiO2成分熔点最高、含量最多,为透视熔融态高炉渣中固体铁尾矿的溶解行为,将铁尾矿的主要成分SiO2作为研究对象。在SiO2颗粒高温熔化过程的视觉检测中引入了一种改装的具有放大效果的CCD视频拍摄系统,用于实时获取熔化过程的序列图像。考虑到调质过程的连续性,借助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运动的目标(SiO2颗粒)做了精准跟踪,确定了在序列图像中目标的质心运动轨迹,采用坐标平移变换理论直观刻画了SiO2熔化过程。借助层次聚类智能算法确定熔化过程中SiO2固态部分的轮廓与面积,提取了序列图像中未熔化SiO2颗粒的周长、面积等特征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及量纲分析估计了高温下SiO2颗粒的熔化速率,以终点(完全熔化)预报100%的命中率验证了SiO2高温熔化行为的视觉解析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实时获得的SiO2颗粒熔化速率和热补偿数学模型,将两者耦合,获取铁尾矿配比、渣系温度、渣流动温度和补热量的协同控制图,实现调质过程中的动态补热。
2021 Vol. 56 (2): 147-154 [摘要] ( 248 ) [HTML 1KB] [PDF 2835KB] ( 604 )
技术交流
155 王迪, 杨树峰, 曲敬龙, 杜金辉, 安腾, 黄燕成
GH4169电渣重熔铸锭表层夹杂物分布规律
电渣重熔是GH4169高温合金“三联”冶炼工艺的中间环节,电渣锭表面质量对自耗锭洁净度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合适的车削量,可以改进其表面质量。因此,结合SEM-EDS设备、Image Pro plus及JMatPro软件等方法对实际生产的电渣锭表面区域内夹杂物分布情况展开系统性探究,并制定较为适宜的车削范围。结果表明,电渣锭内主要形成以Ti(C,N)和MgAl2O4为核心的复合夹杂物;随着位置逐渐远离电渣锭边缘,夹杂物数量密度首先由5 233降低至3 684 个/mm2,最后稳定在(3 650±30) 个/mm2范围;其平均尺寸先由7.7减少到4.9 μm,然后在(4.3±0.1) μm范围内稳定波动。根据表面区域夹杂物的分布确定电渣锭较为合适的车削范围为18~24 mm,并通过工业试验结果验证了新的切削范围能够提高加工后电渣锭的表面质量。
2021 Vol. 56 (2): 155-161 [摘要] ( 258 ) [HTML 1KB] [PDF 2747KB] ( 459 )
钢铁
 

编辑部公告

 
 
·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 公告:《钢铁》2018—2019年论文电子版已全文上网(附下载方式)
· 《钢铁》杂志2019年“先进炼钢-连铸工艺与装备”专刊征稿通知
· 热烈庆祝《钢铁》杂志被评为“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钢铁》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征订
                  更多 
 

作者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作者校对排版清样须知
   著作权转让协议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

 
·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钢铁》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邮政编码: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