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测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平台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3年 31卷 2期
刊出日期:2013-03-15

测试技术
缺陷分析
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
1 王克杰,刘海英
高碳钢索氏体盘条金相组织的分类与形态
用斯太尔摩控制冷却轧制工艺生产的高碳索氏体盘条,其金相组织与其他工艺轧制的盘条(如热轧盘条)有显著的不同,为能准确地测量高碳索氏体盘条中的索氏体百分含量,以金属学与扩散相变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了索氏体盘条金相组织的特殊性及各种组织的形态特征,按照组织的形态特征,将索氏体盘条中的组织划分成片状珠光体(粗珠光体)、层状索氏体(细珠光体)、珠光体索氏体过渡态组织(PS组织)及非索氏体组织4类。将过渡态组织划分成4种形式,给出了将过渡态组织划分为珠光体和索氏体的基本原则。
2013 Vol. 31 (2): 1-5 [摘要] ( 2459 ) [HTML 0KB] [PDF 0KB] ( 13 )
6 章晓静,刘国方,马永庆
CrWMn钢切纸刀网状碳化物的分析
CrWMn钢切纸刀的显微组织容易出现网状碳化物,网状碳化物所引发切纸刀的刃口微观变化会降低刃口锋利度和耐磨性。根据试验和相平衡热力学计算分析了产生网状碳化物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在热轧镶钢后的空冷过程中,容易从过饱和的奥氏体中沿晶界析出颗粒状碳化物,继续堆放冷却会形成网状碳化物;在奥氏体加碳化物的相区长时间恒温也会因晶界上扩散速度快,使碳化物聚集长大而形成网状碳化物,形成网状碳化物的温度区在880~800℃。为了防止网状碳化物形成,热轧镶钢后应风冷或喷水冷却躲过这一温度区,在此温度区进行退火处理的加热恒温时间也不应过长。
2013 Vol. 31 (2): 6-10 [摘要] ( 2317 ) [HTML 0KB] [PDF 0KB] ( 14 )
11 赵成志,王海江,庞学东,孙勇
30CrMnSiNi2A钢电渣点偏形成过程及控制方式探讨
通过对30CrMnSiNi2A电渣钢低倍点偏缺陷部位取样进行高低倍观察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点偏位置富集碳、氧元素,认为点状偏析产生过程是由于电渣熔炼过程中,气体在金属熔池缓慢上浮。随着结晶过程的进行,钢中气体过饱和析出,因钢液黏稠而未能及时上浮,引起偏析元素局部积聚,形成点状偏析。最终找到解决该钢点偏形成的较为理想的电渣控制方式。
2013 Vol. 31 (2): 11-13 [摘要] ( 1440 ) [HTML 0KB] [PDF 0KB] ( 30 )
14 杜丽影,邱保文,李荣锋,刘冬
超低碳钢冷轧薄板拉伸性能的影响因素
应用AG-IS 100kN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超低碳钢冷轧薄板的拉伸性能,分析了试验温度(-40~200℃)、轧制方向和试样厚度(0.27~0.35mm)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抗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先降低而又略有增加,在200℃时材料出现屈服平台,其强度为135MPa。伸长率A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而后又有所增加。纵向试样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值较横向试样的高5%~15%。0.27mm厚度试样的抗拉强度最高,伸长率最小,0.3mm厚度试样抗拉强度最小、伸长率最大。
2013 Vol. 31 (2): 14-16 [摘要] ( 1651 ) [HTML 0KB] [PDF 0KB] ( 34 )
17 张颖,韦廷立,孙奇,祝文卉,刘佳涛,帅炎林
TC17不同摩擦焊接工艺的冲击性能
线性摩擦焊接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焊接技术,具有焊接温度低、焊接质量高、焊接过程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最经济、实用的加工技术之一。通过对比不同焊接参数下TC17材料的冲击性能,得出焊接时间对材料的冲击性能影响很大,并确定在焊接频率为20Hz,振幅为4mm,压力为7个刻度值,焊接时间为12s时,材料的冲击性能相对较好且数值稳定,为以后发动机叶盘的焊接提供了依据。
2013 Vol. 31 (2): 17-20 [摘要] ( 1546 ) [HTML 0KB] [PDF 0KB] ( 13 )
21 李学通,曹蕾,王敏婷,杜凤山
均匀大应变棒材轧制新型孔型设计及成形模拟
通过对传统孔型的讨论和模拟的结果分析,基于大塑性变形原理的晶粒超微细化方法,提出了均匀大应变棒材轧制的新型孔型设计思想,建立了以多向大塑性变形加工为特点的扁椭圆系列孔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了孔型棒材温轧过程数值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新型孔型系列与传统孔型系列轧件断面内塑性应变分布规律,得出了在满足形状尺寸精确的条件下新型扁椭孔型能更好地将大塑性应变引入到断面中心,并使断面塑性应变趋于均匀,其中心处最大累积应变超过5.0,达到产生超微细晶粒的大塑性变形制备条件。
2013 Vol. 31 (2): 21-25 [摘要] ( 1861 ) [HTML 0KB] [PDF 0KB] ( 7772 )
26 付常伟,赵新华,郭跃华,韩蕾蕾
低合金高强度H型钢的低周疲劳性能
阐述了钢材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讨论了静载荷强度、塑性与低周疲劳性能间的关系,并使用MTS810系列试验机对低合金高强度H型钢的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莱钢生产的Q345B H型钢在100周时的循环韧度值(σa·Δεt)为29.8J/cm3,具有较好的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
2013 Vol. 31 (2): 26-29 [摘要] ( 1548 ) [HTML 0KB] [PDF 0KB] ( 23 )
测试技术
30 史学星,孟祥升,鞠新华
热分析技术研究宁东烟煤的高温特性
介绍了热分析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宁东烟煤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燃烧和热分解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宁东烟煤的燃烧是一个分阶段进行的氧化放热过程。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煤样的着火点、最大燃烧速率以及完全燃尽所对应的温度随之升高;但升温速率对初挥发分初析温度影响不太显著。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煤样最大热分解速度所对应的温度逐渐升高;而升温速率对煤样热解产物初析温度和最大热分解速度的影响不大。
2013 Vol. 31 (2): 30-33 [摘要] ( 1425 ) [HTML 0KB] [PDF 0KB] ( 14 )
34 吴益文,汪宏斌,张聪,任晨,徐凌云吉静
热疲劳对40Cr钢磁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汽车连杆常用材料40Cr钢在不同热疲劳阶段其磁性能参数,最大磁感应强度(Bmax)、剩余磁感应强度(Br)和矫顽力(Hc)的变化,并优化了外磁场强度的测量参数。结果表明:检测磁场为25A/cm时,Bmax和Br值随热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单调减小,且Br曲线的变化幅度大于Bmax曲线的变化幅度,用Br最能表征出材料的热疲劳状态。
2013 Vol. 31 (2): 34-38 [摘要] ( 1447 ) [HTML 0KB] [PDF 0KB] ( 10 )
39 郝京丽,鞠新华,崔桂彬,孟杨,其其格
DP590双相钢电解抛光技术的精细研究
针对制备EBSD样品的电解抛光工艺中的电压、电解液流速、电解时间、电解液温度和电解抛光面积等工艺参数进行调试与摸索,获得了DP590双相钢连退样品EBSD最佳电解抛光工艺参数。
2013 Vol. 31 (2): 39-42 [摘要] ( 1539 ) [HTML 0KB] [PDF 0KB] ( 38 )
43 张冲,董威
基于三电压法的弹性磁导率测量
电桥法测量弹性磁导率因其使用样品大,对仪器精度要求高,误差因素多而逐渐被企业淘汰。通过改进传统的电压法测量电感的原理,结合软磁材料环形试样串联等效模型,将弹性磁导率的测量转变为对3个电压有效值的测量。分析了三电压法测量弹性磁导率精度与稳定性差的原因,并通过试验的方法对其测量参数进行选择。最后测量1J50软磁材料标准样品,结果误差优于5%,满足国标要求。此测量方法简单,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测量。
2013 Vol. 31 (2): 43-45 [摘要] ( 1482 ) [HTML 0KB] [PDF 0KB] ( 26 )
缺陷分析
46 朱颖杰,陈杰,张卿
热轧带钢表面纵向裂纹缺陷的成因分析及消除
在热轧卷板的生产过程中,通过表面质量在线检测系统检测到热轧卷板的表面存在着类似“划线状”的缺陷。通过对该缺陷宏观图、化学元素、成分检测、金相组织分析和生产跟踪分析,确定了该纵向裂纹缺陷是由钢坯的拉裂引起的,从而对钢坯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减少钢坯拉裂后,减少了钢板的纵向裂纹缺陷,避免了大量经济损失。
2013 Vol. 31 (2): 46-49 [摘要] ( 2078 ) [HTML 0KB] [PDF 0KB] ( 22 )
50 鲁定远,马彦东
1Cr18Ni9Ti/GH3044异种金属焊接裂纹分析
异种金属1Cr18Ni9Ti和GH3044在点焊后X光检查时发现裂纹。通过对焊点进行金相检查、断口观察和电镜能谱分析后表面发现:焊缝组织为单相奥氏体组织,裂纹断口为典型焊接热裂纹形貌,焊点中镍含量较高。经过分析验证得出结论:由于焊接过程中GH3044熔入量大,导致焊缝中镍含量增大,形成单相奥氏体组织,产生焊接热裂纹。
2013 Vol. 31 (2): 50-52 [摘要] ( 1552 ) [HTML 0KB] [PDF 0KB] ( 10 )
53 陈容,吴安术,赵骏,陈义
34CrMo4气瓶钢表面裂纹原因分析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等分析了34CrMo4气瓶钢表面裂纹的形貌特征和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表面裂纹是瓶体表面在淬火介质中冷却不均匀而形成的淬火裂纹。采用等温淬火或压缩气体淬火,可以降低淬火应力,能有效地减少表面裂纹的产生。
2013 Vol. 31 (2): 53-55 [摘要] ( 1511 ) [HTML 0KB] [PDF 0KB] ( 24 )
56 白宗奇,宋晓军
Q345B等板带产品木纹状断口的成因分析
对Q345B板带的冷弯断口进行形貌扫描,结合能谱微区分析,确定硫化物夹杂是产生木纹状断口的首要因素;同时,中心偏析、卷渣和带状组织的情况也应给予关注。
2013 Vol. 31 (2): 56-58 [摘要] ( 1550 ) [HTML 0KB] [PDF 0KB] ( 22 )
59 彭其春,童志博,杨秀枝
连铸坯表面纵裂纹产生原因
为探究涟钢连铸纵裂纹产生的原因,对钢水质量、过热度、进出水温、保护渣性能、液面波动及结晶器铜板等进行了检测、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钢中部分硫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使w(Mn)/w(S)比为28.8;停产后结晶器进水温度下降幅度达到25℃,恢复生产后水温又快速上升到30~32℃;保护渣碱度波动较大,最低时达到1.1,使渣玻璃性强、导热性较好;液面波动高达6~7mm,保护渣不能均匀流入,影响结晶器的传热;另外,结晶器铜板划伤造成初生坯壳与铜板接触不良,局部温度偏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经过调整后,涟钢1号机表面纵裂纹发生率由0.50%下降到0.024%。
2013 Vol. 31 (2): 59-62 [摘要] ( 1679 ) [HTML 0KB] [PDF 0KB] ( 8 )
物理测试
 

编辑部公告

 
 
· “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表征、无损检测及失效分析技术交流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 《物理测试》欢迎您投稿
· 《物理测试》理事会欢迎您的加入!!!
· “测试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 中国钢铁期刊网开通网上投稿及查询系统!
                  更多 
 

作者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

 
·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物理测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邮政编码: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