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平台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1年 46卷 6期
刊出日期:2011-06-15

综合论述
原料与炼铁
炼钢
压力加工
钢铁材料
技术交流
   
综合论述
1 董瀚,曹文全,时捷,王存宇,王毛球,翁宇庆
第3代汽车钢的组织与性能调控技术
介绍了第3代汽车钢的基础研究与工业试制工作。对国内外高性能汽车钢进行了回顾总结,在以“多相(Multiphase)、亚稳(Metastable)、多尺度(Multiscale)”(简称M3)为特征的组织调控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高强塑积第3代汽车钢的超细晶基体与亚稳相的组织调控思路,采用了新型中锰合金化和逆转变奥氏体(Austenite Reverted Transformation, ART)退火的技术思路。详细介绍了第3代汽车钢的基础研究进展及工业试制结果,内容包括奥氏体逆转变退火机制,超细铁素体与亚稳奥氏体的双相形成规律,高强塑积汽车钢的力学行为及其强塑化机制,第3代汽车钢的工业试制流程及其服役性能和在汽车上应用技术与前景。本研究结果形成了以高强度和高塑性为特征的高塑积第3代汽车钢的原型钢技术,为汽车轻量化与碰撞安全性能的提高奠定了材料技术基础。
2011 Vol. 46 (6): 1-11 [摘要] ( 2569 ) [HTML 0KB] [PDF 0KB] ( 56 )
原料与炼铁
12 杜鹏宇,程树森,滕召杰
无钟炉顶布料操作批重特征数的研究
针对不同炉料堆角形成不同料层截面,分析不同平台宽度对批重特征数的影响,提出批重特征数在二次料面堆角大于原始料面堆角时,批重特征曲线分为3个区,即激变区、缓变区和微变区,特征曲线呈下降趋势;在二次料面堆角小于原始料面堆角时,批重特征曲线无明显分区特征,特征曲线呈指数上升趋势。采用1∶10高炉比例模型, 研究堆角变化对料层截面的影响,确定了炉料堆角是批重特征数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011 Vol. 46 (6): 12-16 [摘要] ( 1917 ) [HTML 0KB] [PDF 0KB] ( 57 )
17 张建良,范正赟,杨天钧,有山达郎,林祥海,孔德文
炉料弹性模量对高炉内炉料运动行为与应力分布的影响
采用三维离散元法对不同弹性模量条件下,5000m3高炉内的炉料的运动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弹性模量取0.06GPa时,炉料颗粒的变形量超过了自身半径的1/2,炉身处发生严重的混料现象,炉缸内焦炭颗粒发生堆积,无焦空间减小,而且计算在100步以后自动终止。而当弹性模量在10~0.6GPa范围内变化时,炉身段料层倾角随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大,高炉下部的焦炭速度过渡区随弹性模量的减小而缩小,死料柱有所增高,但下部炉料颗粒间的法向应力会随着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大。此外,弹性模量的减小导致了炉料颗粒间的瞬态滑动行为减少。但弹性模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高炉内炉料的运动特征,其运动仍然是由稳态下降运动与瞬态运动组成。
2011 Vol. 46 (6): 17-22 [摘要] ( 2063 ) [HTML 0KB] [PDF 0KB] ( 69 )
23 杨改彦,方觉,时国松,高艳甲,辛红艳,董建君
高炉块状带烧结矿破损机制研究
主要研究了烧结矿在高炉块状带的破损机制。对于高碱度烧结矿,铁酸钙和赤铁矿的还原消失对烧结矿强度的影响是正硅酸钙相变的两倍以上;对于自熔性烧结矿和酸性烧结矿,由于矿物组成中极少甚至不含有正硅酸钙和铁酸钙,所以其强度只受赤铁矿还原消失的影响。
2011 Vol. 46 (6): 23-25 [摘要] ( 1916 ) [HTML 0KB] [PDF 0KB] ( 60 )
26 马金芳,万雷,贾国利,路飞,王凤
迁钢2号高炉高风温技术实践
高风温是高炉提高喷煤比、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迁钢2号高炉在设计上采用了优化热风炉结构,通过数学模拟确定最适宜的空燃比、采用自动燃烧系统、改善热风炉操作水平等措施分阶段提高风温,2008年8月开始高炉风温使用水平不断提高。至2009年9月,2号高炉平均使用风温长期稳定在1280℃以上。高炉通过调整各项操作制度,接受高风温的能力逐步增强,高炉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1 Vol. 46 (6): 26-31 [摘要] ( 2141 ) [HTML 0KB] [PDF 0KB] ( 64 )
炼钢
32 卿家胜,袁宏伟,李盛,杨森祥,黄登华
控制超深冲钢碳含量的生产实践
介绍了攀钢冶炼IF4钢转炉、精炼、连铸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冶炼控制技术及控制水平,对超深冲钢IF4中碳含量的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为IF钢的生产提供指导。IF钢的成品碳质量分数平均降低到18×10-6左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11 Vol. 46 (6): 32-36 [摘要] ( 1949 ) [HTML 0KB] [PDF 0KB] ( 47 )
37 曹晶,杨文,王新华,王万军,薛勇强
低碳铝脱氧钢连铸开浇阶段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变化
较系统地研究了开浇阶段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变化。对板坯连铸生产SPHC钢开浇阶段钢水连续取样,并对试样全氧和氮以及非金属夹杂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浇初期中间包钢水二次氧化较严重;开浇大约21min后中间包内达到较为稳定状态;钙处理可使夹杂物变性,防止水口粘结、堆积。
2011 Vol. 46 (6): 37-39 [摘要] ( 2375 ) [HTML 0KB] [PDF 0KB] ( 59 )
40 付邦豪,侯海滨,成国光,潘吉祥,李岩,潘伟
409L不锈钢冶炼过程夹杂物特征及成因
对409L不锈钢AODLFCC冶炼过程的不同阶段取钢样,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了钢液中夹杂物的类型,并分析了夹杂物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AOD钢液中夹杂物主要为CaOSiO2Al2O3MgO;LF中夹杂物主要为MgOAl2O3TiOx;中间包中夹杂物主要为MgOAl2O3TiOx和TiN。
2011 Vol. 46 (6): 40-44 [摘要] ( 2207 ) [HTML 0KB] [PDF 0KB] ( 71 )
45 杨俊,王新华,王万军
超低氧钢中硫化钙夹杂析出的热力学讨论及控制
对超低氧试验钢中硫化钙夹杂析出的热力学分析表明,在本试验钢成分条件下,钢液在液相线温度以上不会自发生成硫化钙夹杂,硫化钙夹杂是钢液凝固过程中,随着钢液中[Al]、[S]溶解度的降低,[S]与钢液中较低熔点的CaOAl2O3类及CaOMgOAl2O3夹杂物表层的CaO反应析出形成;同时,通过计算得到,本试验钢在凝固过程中不析出硫化钙夹杂的条件为将硫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0004%以下。
2011 Vol. 46 (6): 45-49 [摘要] ( 4155 ) [HTML 1KB] [PDF 0KB] ( 699 )
压力加工
50 方峰,胡显军,王珺,李兆霞,蒋建清
钢丝拉拔过程损伤模型及模拟计算
为研究材料拉拔成型过程中的损伤问题,以1860MPa级PC钢绞线为研究对象,运用损伤力学理论分析了钢丝拉拔成形过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钢丝拉拔成形过程的材料损伤有限元模型,并利用该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拉拔形变过程中材料损伤的演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钢丝经单道次拉拔形变后,材料损伤值呈周期性分布,其损伤最大值始终出现在某几个节点上。随着形变量增加,钢丝损伤值也逐渐增加,从第1道次的0.0034逐渐增加到第8道次的0.0136,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对于模具顶角为8°钢丝拉拔,单道次压缩率为16%~18%,损伤分布也较均匀,最大损伤值也较小。
2011 Vol. 46 (6): 50-54 [摘要] ( 2259 ) [HTML 0KB] [PDF 0KB] ( 41 )
55 王连生,杨荃,何安瑞,王晓晨,刘天武
热轧宽带钢厚度及轧制力横向分布的研究
板形是板带几何尺寸的一个重要指标,忽略横向变形的二维轧制理论已不能满足板形精度要求,掌握金属三维变形规律,建立各因素与出口带钢厚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可准确地进行板形设定。基于理论基础,应用影响函数法实现辊系变形计算,三维差分法求解轧件塑性变形,辊系变形向轧件变形提供出口厚度分布,轧件变形向辊系变形提供轧制力横向分布,两者相互迭代求得厚度分布结果。结合现场实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在线计算出口辊缝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2011 Vol. 46 (6): 55-59 [摘要] ( 3887 ) [HTML 1KB] [PDF 0KB] ( 773 )
60 白振华,司红鑫,周庆田,李秀军,吴首民
二次冷轧过程工艺润滑制度综合优化技术的研究
针对以往二次冷轧生产中工艺润滑制度设定目标不全面,不能同时兼顾带材的板形、表面质量以及机组的油耗、轧制稳定性等问题,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充分结合二次冷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首次提出了一个板形油耗清洁度综合控制指标的基础上,以保证带钢板形质量、降低带钢表面残油、提高带钢表面清洁度、降低油耗作为控制目标,将打滑与热滑伤的控制作为约束条件,给出了相应的二次冷轧机组工艺润滑制度综合优化方法,并将其推广应用到某1220二次冷轧机组,通过对乳化液流量、浓度、初始温度等3个参数的综合优化设定,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实现了机组在不发生打滑与热滑伤缺陷的前提下高速稳定轧制,并且出口带材板形良好、表面清洁度高、油耗少,为现场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2011 Vol. 46 (6): 60-62 [摘要] ( 2572 ) [HTML 0KB] [PDF 0KB] ( 111 )
钢铁材料
63 刘东升,李庆亮
一种奥氏体变形应力应变集成模型
介绍了预报奥氏体经多道次塑性加工时应力应变行为的集成模型。研究了试验钢加热等温过程奥氏体晶粒尺寸。在Gleeble 3800试验机上完成了系列单道次和双道次热压缩变形试验。采用KocksMecking加工硬化物理模型,建立了奥氏体单道次变形过程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应用JohnsonMehlAvramiKolmogorov(JMAK)方程,建立了奥氏体热变形后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多道次变形行为由奥氏体变形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和变形结束后静态再结晶软化动力学模型描述。预报了双道次连续变形过程奥氏体的流变应力,计算结果和试验测得的结果相吻合。
2011 Vol. 46 (6): 63-67 [摘要] ( 2146 ) [HTML 0KB] [PDF 0KB] ( 47 )
68 高飞,于德健,刘振宇,王国栋
精轧温度对含铌Cr17铁素体不锈钢组织、织构及成形性的影响
以铌稳定化的Cr17铁素体不锈钢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了精轧温度,即高温精轧和低温精轧,对组织、织构和成形性能的影响。2种不同工艺的热轧板经相同的热带退火、冷轧及退火处理后,分别采用金相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技术观察2种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和织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与高温精轧相比,低温精轧有利于得到细小及均匀的冷轧退火组织;有利于冷轧退火板形成较强的γ纤维再结晶织构,并消除γ纤维再结晶织构的偏转。因此,低温精轧能够显著提高冷轧退火板的成形性能。
2011 Vol. 46 (6): 68-73 [摘要] ( 4359 ) [HTML 1KB] [PDF 0KB] ( 845 )
74 张朝晖,鲁思渊,巨建涛
自回火温度对20MnSi钢筋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对不同合金成分20MnSi钢进行控轧控冷和不同温度自回火处理后,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多功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不同自回火温度下不同硅、锰含量20MnSi钢筋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自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筋的表层显微组织逐渐得到改善,并最终得到珠光体组织,使20MnSi钢筋的强度与韧性得到良好配合; 20MnSi钢筋的淬透性随钢筋中Si、Mn元素含量的提高而提高,从而显著增强钢筋的力学性能。采用控轧控冷工艺,在标准范围内适当提高硅、锰含量,并在轧后进行高温自回火,可在不额外加入Nb、V等微合金元素的基础上进行HRB400钢筋的生产。
2011 Vol. 46 (6): 74-78 [摘要] ( 2784 ) [HTML 0KB] [PDF 0KB] ( 51 )
74 吴光亮,孟征兵,李一为,成小军
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中氧化铁皮变化规律
研究了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DC04热轧板卷过程中氧化铁皮的变化规律。以采集连铸坯均热前后铸坯上、下表面及热轧板卷附着的氧化铁皮作为试验材料,利用M21X超大功率X射线衍射仪对氧化铁皮的形貌及氧化铁皮粉末XRD物相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铸坯进均热炉前,氧化铁皮较薄为100μm,铸坯经过均热炉加热后,氧化铁皮增厚到200~300μm。与氧化铁皮基体界面比较,氧化铁皮的气体氧化铁皮界面具有较多的孔洞,甚至裂缝,结构很疏松;氧化铁皮XRD定性分析表明,铸坯入炉前后、上下表面氧化铁皮均含有Fe3O4、Fe2O3和FeO共3种物相。SEM分析表明,在线热取样和冷取样下,热轧板氧化铁皮与基体之间因体积效应产生的内应力而形成了裂缝,铁皮结构呈现出疏松、多孔特点,有利于带钢表面酸洗。热取样氧化铁皮厚度比冷取样氧化铁皮厚度薄,冷卷尾样铁皮比冷卷头样厚。热取样氧化铁皮厚度与热轧板厚度成正比例关系。卷取温度在600~680℃范围内,热取样氧化铁皮厚度、物相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
2011 Vol. 46 (6): 74-78 [摘要] ( 2233 ) [HTML 0KB] [PDF 0KB] ( 59 )
86 康健,王昭东,王国栋,刘丽华,梁川
低成本工程机械用Q690E级高强钢的热处理工艺与工业化
以低成本、高附加值Q690E级调质板开发为目标,研究了亚温热处理与调质热处理工艺参数对试验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810℃亚温淬火处理的前躯体中存在大块状的铁素体时,易导致试验钢的低温冲击韧性恶化;以板条马氏体为前躯体经相同亚温淬火后,显微结构为更加细小的马氏体和以条状形态呈平行趋势分布在马氏体之间的铁素体两相混合组织,试验钢的-40℃冲击功值高达247J,但强度较低;常规调质热处理后的试验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采用修正后的工艺参数,工业试制6~60mm规格产品的强韧性能均明显超过相关标准要求。
2011 Vol. 46 (6): 86-90 [摘要] ( 2378 ) [HTML 0KB] [PDF 0KB] ( 79 )
技术交流
96 高新军,,张小欢,李阳,张家泉
SPHC钢热轧板卷破边成因及防治措施
针对安钢热连轧SPHC钢在轧后出现的严重破边现象,对热轧板卷破边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从机制认识出发,结合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分析、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破边缺陷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轧板卷破边可能与板坯角部表观质量没有直接关联,钢中Mn/S比偏低及加热温度偏高也将导致热轧板卷破边缺陷严重。据此,从生产工艺上改进,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取得明显效果。
2011 Vol. 46 (6): 96-99 [摘要] ( 2295 ) [HTML 0KB] [PDF 0KB] ( 52 )
钢铁
 

编辑部公告

 
 
·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 公告:《钢铁》2018—2019年论文电子版已全文上网(附下载方式)
· 《钢铁》杂志2019年“先进炼钢-连铸工艺与装备”专刊征稿通知
· 热烈庆祝《钢铁》杂志被评为“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钢铁》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征订
                  更多 
 

作者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作者校对排版清样须知
   著作权转让协议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

 
·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钢铁》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邮政编码: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