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平台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1年 46卷 9期
刊出日期:2011-09-15

综合论述
原料与炼铁
炼钢
压力加工
钢铁材料
环保与能源
技术交流
装备技术
   
综合论述
1 翁宇庆,杨才福,尚成嘉
低合金钢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品种结构调整一直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任务。伴随中国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在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实际品种开发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如细晶/超细晶粒钢技术、微合金钢的析出相控制技术等。“十二五”期间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中国钢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使用性能更优、用量更少的HSLA钢,可大量节约钢材消耗,减轻对资源、能源、环境的压力。毫无疑问,积极推进HSLA钢的应用是实现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1 Vol. 46 (9): 1-10 [摘要] ( 2889 ) [HTML 0KB] [PDF 0KB] ( 98 )
原料与炼铁
11 赵志星,安钢,裴元东,赵勇,潘文
550m2烧结机优化配矿技术
针对首钢京唐550m2烧结机的投产进行了优化配矿研究。首先,根据首钢铁矿粉资源,对多种铁矿粉的烧结性能,尤其是其高温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澳洲矿、巴西矿和国内精粉在同化性与液相流动性能方面高低互补的配矿原则,确定了矿粉搭配结构的基本范畴,即澳粉(50%~60%)+巴西粉(40%~30%)+适量地方粉(10%左右);然后,根据铁矿粉烧结性能研究结果,设计了9组优化配矿方案,并进行了烧结杯试验,从而确定了开机方案:巴西南部粉(20%)+巴西北部粉(10%)+半褐铁矿(20%)+褐铁矿(35%)+地方粉(15%);再者,进行了碱度、白灰配比、水分、料层等烧结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烧结杯试验结果表明,适合当前京唐条件下的工艺参数为:二元碱度1.90~1.95,白灰配比5%,水的质量分数控制在7.0%;料层可逐步提高至800mm。最终,首钢京唐烧结厂顺利投产并稳定生产,料层厚度达到800mm,烧结各项技术指标先进。
2011 Vol. 46 (9): 11-16 [摘要] ( 3751 ) [HTML 0KB] [PDF 0KB] ( 68 )
17 项钟庸,银汉
高炉生产效率的评价方法
提出高炉操作者、管理者的指导思想必须从以产量为中心的思想模式转变到以降低燃料比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高炉燃料比为中心。提出使用炉腹煤气量指数、炉缸面积利用系数和炉腹煤气效率的新指标来评价高炉生产效率。
2011 Vol. 46 (9): 17-21 [摘要] ( 2502 ) [HTML 0KB] [PDF 0KB] ( 115 )
22 苏步新,张建良,常健,王广伟,王春龙,车晓梅
铁矿粉的烧结特性及优化配矿试验研究
以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以及中国的6种烧结铁矿粉作为考察对象,分别研究其化学成分、粒度组成、颗粒形貌和气孔率,并对其同化性、液相流动性、黏结相自身强度和铁酸钙生成特性等高温烧结特性进行试验测定和因素考察。在该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铁矿粉配矿特性互补配矿原则,设计了6组优化配矿方案,对混合矿进行特性研究,且烧结杯试验结果显示获得较好的烧结经济技术指标。
2011 Vol. 46 (9): 22-28 [摘要] ( 3338 ) [HTML 0KB] [PDF 0KB] ( 70 )
炼钢
29 刘国平,,徐小伟,毛鸣,张世伟,邓勇
马钢300t转炉炼钢系统钢中硫的控制研究与实践
针对马钢300t转炉炼钢系统,对KR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各工序硫控制功能进行了解析;根据原辅材料条件,依据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生产理念,针对该系统冶炼品种对硫的不同要求制定了相应的炼钢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硫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钢中硫得到有效控制,满足产品要求,并能实现稳定生产。
2011 Vol. 46 (9): 29-33 [摘要] ( 2373 ) [HTML 0KB] [PDF 0KB] ( 98 )
34 杨文,薛勇强,曹晶,王新华,王万军
低碳铝镇静钢头坯洁净度研究
低碳铝镇静钢(LCAK)常用于生产冷轧板,要求铸坯有高的洁净度。但连铸开浇阶段由于浇铸状态的不稳定,会严重恶化头坯洁净度。从铸坯成分和非金属夹杂物等方面系统研究了一定浇铸条件下低碳铝镇静钢头坯洁净度的变化,并讨论了头坯洁净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头坯洁净度在开浇准数达到0.17后趋于稳定,这可为实际生产中铸坯质量评级提供帮助。研究发现恶化头坯洁净度的主要因素是中间包二次氧化,并且除了由空气造成的中间包二次氧化外,更大程度上的二次氧化是由中间包耐火材料及覆盖渣等因素造成的。还提出了几点改善头坯洁净度的措施,为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1 Vol. 46 (9): 34-39 [摘要] ( 3113 ) [HTML 0KB] [PDF 0KB] ( 77 )
40 李伟东,孙群,王成青,于守巍
转炉炉渣中MgO含量的控制实践
通过对炉渣中MgO饱和度的计算及MgO含量对溅渣护炉和脱磷的影响分析,得出炉渣中MgO含量过高是造成脱磷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采取降低炉渣中全铁含量、优化配镁方案、改进加料模式等措施,降低了炉渣的饱和度和过饱和度,满足了溅渣护炉对炉渣中MgO含量的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低磷钢的一次做成率。
2011 Vol. 46 (9): 40-44 [摘要] ( 2644 ) [HTML 0KB] [PDF 0KB] ( 97 )
45 阳燕,刘建华,包燕平,赵鹏,魏宁,留津津
热作模具钢H13的非金属夹杂物研究
通过对EAF-LF-VD-MC-ESR工艺生产模具钢H13各工艺环节系统取样,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分析夹杂物的形貌、尺寸、数量及组成,系统研究了H13钢生产过程中夹杂物演变规律,同时对模具钢中TiN和VC夹杂物的析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生产过程中控制TiN和VC夹杂物析出的措施。
2011 Vol. 46 (9): 45-49 [摘要] ( 2504 ) [HTML 0KB] [PDF 0KB] ( 67 )
压力加工
50 王义栋,,于斌,刘宏民,彭艳
热轧带钢断面形状的评价及其控制
为简便客观地评价带钢断面形状,特别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供冷轧原料的带钢断面评价新方法,并基于金属塑性变形和辊系弹性变形等模型耦合建立起描述带钢断面形状的仿真系统,定量分析了初始辊形、轧辊磨损和热变形等因素对带钢断面形状的影响和断面形状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得到了模拟计算和生产试验验证,从而为热轧带钢断面形状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初始辊形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轧辊磨损和热变形对带钢断面的不良影响,大大优化了带钢断面形状。
2011 Vol. 46 (9): 50-54 [摘要] ( 2526 ) [HTML 0KB] [PDF 0KB] ( 54 )
55 赵阳,杨荃,何安瑞,王晓晨
高精度中厚板平面形状预测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针对中厚板轧制过程的工艺特点,利用ANSYS/LS-DYNA完全重启动技术建立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中厚板轧制过程进行了多工况多道次仿真研究,修正了轧件头、尾平面形状预测模型。根据数值仿真结果和修正模型建立了高精度中厚板平面形状预测模型。依据此模型计算结果设计成形MAS控制方案,经2800mm中厚板轧机试验验证,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证明此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2011 Vol. 46 (9): 55-58 [摘要] ( 2641 ) [HTML 0KB] [PDF 0KB] ( 66 )
59 董方,宿成,张寄东
Q345B结构钢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及流变应力模型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钒、钛、铌微合金化Q345B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HSLA)进行了高温单道次压缩试验。测量了不同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下该钢的变形行为,分析了各变形参数对该钢动态再结晶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得出动态再结晶激活能为451.47kJ/mol。并且建立了高温变形抗力的分段函数流变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2011 Vol. 46 (9): 59-63 [摘要] ( 2436 ) [HTML 0KB] [PDF 0KB] ( 42 )
64 张威,李国平
高应变率下00Cr23Ni4N双相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
采用Gleeble-3800热力学模拟试验机对00Cr23Ni4N双相不锈钢进行了高温压缩试验,研究了其在900~1150℃、5~5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并利用Sellars双曲正弦模型建立了峰值流变应力与Zener-Hollomon(Z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0Cr23Ni4N双相不锈钢的高温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减小显著降低;在变形温度为1100~1150℃,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热加工性能;通过回归分析,00Cr23Ni4N双相不锈钢的应力指数为2.6,热变形激活能为263.4kJ/mol,Z参数能较好地描述该钢种的流变行为。
2011 Vol. 46 (9): 64-68 [摘要] ( 2487 ) [HTML 0KB] [PDF 0KB] ( 60 )
钢铁材料
69 杨泽斌,朱定一,易炜发,林淑梅
碳含量对Fe-Ni-Mn-Si-C系TWIP钢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
采用单向拉伸、金相组织观察、TEM等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碳含量Fe-Ni-Mn-Si-C系TWIP钢的拉伸应变硬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和伸长率均提高,当碳质量分数为1.0%时,该TWIP钢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塑积达到83160MPa·%。3种TWIP钢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均不完全遵循Hollomon的线性关系。在低应变阶段,碳含量高的合金应变硬化指数略低于碳含量低的合金。而在高应变阶段,n值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并维持于一定值。该类TWIP钢的微观变形机制是: 当真应变ε<0.12时,位错滑移为主要的变形机制;当0.12<ε<0.42时,强化机制以应变诱发孪晶为主。碳含量的增加,推迟了形变孪晶的产生,延长了应变硬化行为的第2阶段,提高了合金的强度与韧性。
2011 Vol. 46 (9): 69-73 [摘要] ( 3068 ) [HTML 0KB] [PDF 0KB] ( 64 )
74 曹树卫,,康永林,王新江
钢帘线用LX70盘条的研制
对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钢帘线用LX70盘条的研制与开发过程、帘线钢冶炼连铸工艺和轧制工艺、帘线钢中夹杂物的控制及钢帘线应用情况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帘线钢中夹杂物的控制、良好的铸坯凝固组织、高比率的索氏体金相组织是保证高质量帘线钢盘条的重要因素;LX70盘条拉拔性能优良稳定,捻制过程满足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合股要求,总满轮率达到国内同类型产品先进水平,完全满足钢帘线用户的使用要求。
2011 Vol. 46 (9): 74-77 [摘要] ( 3078 ) [HTML 0KB] [PDF 0KB] ( 89 )
78 文志旻,,苏杰,杨卓越,李建锡,丁雅莉
预处理温度对00Cr12Ni10MoTi马氏体不锈钢强度的影响
研究了预处理温度对00Cr12Ni10MoTi马氏体不锈钢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预处理温度下,通过非扩散α′→γ逆转变形成的奥氏体遗传了原始的锻态组织。而在950℃以上温度预处理则形成再结晶的奥氏体。由于最终750℃固溶处理遗传了预处理组织,因此预处理对钢的强度有明显的影响。材料在低于850℃预处理时最终组织中残余奥氏体量较高,不利于提高强度。850℃预处理出现峰值强度,继续提高预处理温度,强度又下降。由于950℃以上预处理形成再结晶的奥氏体,使得最终热处理后的强度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2011 Vol. 46 (9): 78-81 [摘要] ( 2517 ) [HTML 0KB] [PDF 0KB] ( 51 )
82 祝志峰,赵征志,赵爱民
60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组织性能
介绍了实验室使用两段式冷却工艺试制的60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化学成分及相变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SEM以及拉伸试验对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用钢的Ac1和Ac3分别为785、940℃;经830℃终轧后,空冷10s到750℃,在750℃开始快冷至卷取温度(≤200℃),可得到室温组织为铁素体(86.5%)+马氏体的热轧双相钢,其屈服强度为327.1MPa,抗拉强度为651.6MPa,加工硬化率高达0.235,伸长率达25.7%。
2011 Vol. 46 (9): 82-85 [摘要] ( 2387 ) [HTML 0KB] [PDF 0KB] ( 58 )
装备技术
86 张启富,周俊麒,俞钢强,刘灿楼
通钢年产35万t冷轧钢带连续热镀锌/铝锌两用生产线
论述由中国钢研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和技术总承包的通钢年产35万t冷轧钢带连续热镀锌/铝锌两用生产线的主要技术参数、工艺流程、主要设计特点、热负荷试车及批量试生产结果。自主设计研发的新型电解清洗段及磁过滤系统、大型立式全辐射管加热退火炉及脉冲式燃烧控制系统、无铬钝化及耐指纹立式辊涂机、红外与热风循环复合加热烘干系统以及全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成套先进技术和设备获得成功应用。该生产线于2010年7月一次热负荷试车成功并批量试产合格无锌花热镀纯锌钢卷1.2万t。
2011 Vol. 46 (9): 86-91 [摘要] ( 2548 ) [HTML 0KB] [PDF 0KB] ( 55 )
环保与能源
92 干磊,王海风,张春霞,郦秀萍,齐渊洪
高炉渣和转炉渣粉磨能耗和微粉特性研究
采用相对易磨性的方法比较了水淬高炉渣、滚筒转炉渣和风碎转炉渣的粉磨能耗。采用粒度分布和分形方法研究了炉渣微粉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淬高炉渣易磨性最好,而滚筒转炉渣易磨性最差。水淬高炉渣微粉整体粒径分布均匀,不同粒度范围内微粉特性差异较小。而转炉渣中存在明显的难磨相,不同粒度范围内的分形分维数有明显差异。当炉渣微粉磨至很细时,单位质量滚筒转炉渣和风碎转炉渣的能耗分别约是水淬高炉渣的3.19和2.17倍。转炉渣中存在的FeO和金属铁导致其相对水淬高炉渣更难磨。滚筒转炉渣中的大量MgO·2FeO相导致其比风碎转炉渣更难磨。
2011 Vol. 46 (9): 92-95 [摘要] ( 3429 ) [HTML 0KB] [PDF 0KB] ( 95 )
技术交流
96 王克锋,宋介中,李明贤,何力国,赵锐
SS400热轧H型钢翼缘开裂成因及控制措施
以842炉次SS400热轧H型钢为研究对象,借助金相、扫描电镜等对SS400热轧H型钢翼缘开裂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铸坯表层夹杂、皮下气泡及角部裂纹是造成H型钢翼缘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钢水脱氧、提高锰/硫比、保证软搅拌时间和中间包烘烤时间、降低中间包钢水过热度、调整结晶器的工艺参数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SS400热轧H型钢翼缘开裂问题。
2011 Vol. 46 (9): 96-100 [摘要] ( 3159 ) [HTML 0KB] [PDF 0KB] ( 66 )
101 冀鸰,邵淑艳
42CrMo小规格棒材感应加热调质工艺分析
采用感应加热淬火加电炉高温回火的方式对规格为45mm的42CrMo钢棒材进行了调质处理,并通过3种不同的工艺对比分析了加热温度、冷却强度、均热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棒材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42CrMo棒材经900℃感应加热、均热60s淬火、570℃电炉回火后,显微组织均匀细小,回火索氏体含量较高,综合性能最好。
2011 Vol. 46 (9): 101-103 [摘要] ( 2531 ) [HTML 0KB] [PDF 0KB] ( 58 )
104 徐斌,何方,韩冬,闫磊,杜艳玲,武海红
邯钢冰箱侧板的罩式退火工艺
以邯钢SPCC为原料,研究冰箱侧板的工业罩式退火生产工艺。首先,在实验室测定冷轧板随炉升温、随炉降温、保温2 h的退火名义再结晶温度;测量了退火后铁素体的晶粒尺寸,计算了该钢种细晶强化对于钢板屈服强度的贡献,最后得出需要满足冰箱侧板屈服强度的铁素体晶粒尺寸。据此分析用罩式退火工艺生产冰箱侧板的可行性。然后,根据试验结果制定了3种工业试制方案。工业试制完成后,观察了罩式退火后钢卷冷、热点金相组织;测量了退火后冷、热点铁素体的晶粒尺寸,测定了不同退火工艺条件下钢卷冷、热点力学性能,分析了组织与性能的关系,最终确定邯钢冰箱侧板的罩式退火生产工艺。
2011 Vol. 46 (9): 104-108 [摘要] ( 2520 ) [HTML 0KB] [PDF 0KB] ( 46 )
钢铁
 

编辑部公告

 
 
·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 公告:《钢铁》2018—2019年论文电子版已全文上网(附下载方式)
· 《钢铁》杂志2019年“先进炼钢-连铸工艺与装备”专刊征稿通知
· 热烈庆祝《钢铁》杂志被评为“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钢铁》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征订
                  更多 
 

作者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作者校对排版清样须知
   著作权转让协议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

 
·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钢铁》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邮政编码: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