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测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平台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5年 33卷 1期
刊出日期:2015-02-15

测试技术
缺陷分析
试验研究
专题研讨
   
试验研究
1 李晓峰,宋浩源,张有为,乔建军,闻达,李佳根
低合金高强钢激光焊接组织性能的探讨
对H300LA和H420LA热轧原料钢激光焊接组织性能进行探讨。采用激光焊机对热轧原料钢进行了焊接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焊缝组织,使用维氏硬度计进行焊缝力学性能测试,利用杯突试验进行焊缝的深冲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组织均为柱状晶粒,遵循凝固理论。H300LA焊缝组织以针状铁素体和低碳马氏体为主,热影响区以条块状铁素体和珠光体为主;H420LA焊缝组织以层片状珠光体和低碳马氏体为主,热影响区以铁素体、珠光体和低碳马氏体为主。在垂直于激光焊接焊缝方向呈现3个区域:焊缝区、热影响区和基体;在平行于激光焊接焊缝方向上,焊缝中心区域硬度值无明显变化。焊缝均具有良好的深冲压性,未出现裂纹延焊缝扩展的现象。
2015 Vol. 33 (1): 1-5 [摘要] ( 1099 ) [HTML 0KB] [PDF 0KB] ( 13 )
6 郭洛方, 刘澄, 王广顺, 曹长法, 高永彬, 张军卫
新型脱氧工艺对帘线钢夹杂物的影响
通过采用新型脱氧工艺和优化精炼渣系方法进行了帘线钢生产的工业试验。实现了对帘线钢生产过程中夹杂物的塑性化控制。结果表明:夹杂物中的镁主要来源于钢包耐火材料;夹杂物中的铝主要来自于精炼过程中所加入的合金和脱氧剂。采用新型脱氧工艺,并将精炼渣碱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可以将夹杂物控制在塑性区域内。
2015 Vol. 33 (1): 6-8 [摘要] ( 888 ) [HTML 0KB] [PDF 0KB] ( 17 )
9 赵新华,刘金超,宋玉卿,付常伟,方金林
锰含量对微合金钢性能的影响及其夹杂物存在形态
为了探讨高锰含量对微合金钢性能的影响及其夹杂物存在形态,采用低碳+钒铁微合金化工艺生产一种高强度热轧型钢,锰质量分数为1.50%~1.60%。结果表明:产品屈服强度为440~460 MPa,抗拉强度为600~620 MPa,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团状珠光体,带状组织3~4级,晶粒度为7~8.5级,但是锰提高了团状珠光体的相对量,削弱了钢材的低温冲击韧性。锰除固溶于铁基体中外,多以含锰夹杂物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片状硫化锰、球形复合型夹杂物和纺锤体形复合型夹杂物。
2015 Vol. 33 (1): 9-12 [摘要] ( 923 ) [HTML 0KB] [PDF 0KB] ( 2 )
13 牛伟,李润霞,郭强,韩凤军
Q345E轧制扁钢力学性能的探讨
在未控轧控冷的轧制条件下,Q345E钢材终轧温度较高,铌推迟形变奥氏体再结晶的作用不明显。虽然铌/钒复合微合金化钢晶粒有一定程度的细化,由于微合金元素的沉淀强化及热轧态组织中贝氏体的出现,导致含铌微合金化钢低温韧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通过对Q345E钢化学成分进行控制,结合控轧控冷技术,并采取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使Q345E钢在保证高强度的基础上,-40 ℃低温冲击韧性得到明显提高。
2015 Vol. 33 (1): 13-16 [摘要] ( 1106 ) [HTML 0KB] [PDF 0KB] ( 41 )
测试技术
17 王烽
Olive伸长率换算公式在奥氏体不锈钢304箔材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对不同厚度、不同抗拉强度的奥氏体不锈钢304箔材进行多种标距的拉伸试验,利用伸长率与比例系数进行回归拟合的方式,分析了影响304箔材[n]值的主要因素,总结了Olive公式在固溶态和冷变形304箔材中的应用规律,拓宽了Olive伸长率换算公式的应用范围。结果表明:试样适宜的[L0]取值范围为20~90 mm,试样厚度(宽厚比)与[n] 值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另外对于[Rm]≥750 MPa的冷变形304箔材,[n]值与抗拉强度间呈正相关。同时分3个抗拉强度范围给出了[n]值的预测值,当[Rm]≤750 MPa时,[n]=0.130,与标准规定值完全吻合;760 MPa≤[Rm]≤960 MPa时,[n]=0.160;1 050 MPa≤[Rm]≤1 270 MPa时,[n]=0.378。
2015 Vol. 33 (1): 17-20 [摘要] ( 1154 ) [HTML 0KB] [PDF 0KB] ( 2 )
21 王博 董威
1J22材料磁特性测量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参数优化
直流磁特性参数对1J22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使用传统方法测量时,饱和磁感应强度[Bs]的测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试验探讨了影响测量[Bs]的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测量条件。结果表明:测试结果符合测量要求。
2015 Vol. 33 (1): 21-24 [摘要] ( 952 ) [HTML 0KB] [PDF 0KB] ( 15 )
缺陷分析
25 乔新辉
钛合金刀具开裂失效分析
用TC4和TC8钛合金制造的加工刀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失效。利用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无损检测等手段对刀具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刀具失效是由刀具开裂引起的。工作过程中刀具表面产生疲劳裂纹,疲劳裂纹在表面不连续缺陷处萌生并扩展。而失效零件粗糙的表面是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
2015 Vol. 33 (1): 25-28 [摘要] ( 799 ) [HTML 0KB] [PDF 0KB] ( 17 )
29 孔维军
热轧Q345D中厚板伸长性能不合格机理探讨
针对中厚板热连轧后出现伸长性能不合格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Q345D钢板金相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试验钢中A类硫化物规格为15~25 μm,C类硅酸盐夹杂物规格为50~2 000 μm。结果表明:伸长性能不合格的试样通常夹杂物超标或带状组织级别较高,冷弯断裂试样普遍存在分层现象,夹杂物类别主要为A类硫化物与C类硅酸盐夹杂。
2015 Vol. 33 (1): 29-31 [摘要] ( 813 ) [HTML 0KB] [PDF 0KB] ( 23 )
32 卢立华,董登超
72B线材绕簧断裂原因分析
72B线材在绕簧过程中发生了断裂现象。利用金相显微镜对断口附近的金相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和表面形貌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丝表面有损伤,且损伤部位出现横向裂纹和形变马氏体,这是导致绕簧过程中发生断裂的主要原因。针对断裂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2015 Vol. 33 (1): 32-36 [摘要] ( 1173 ) [HTML 0KB] [PDF 0KB] ( 8 )
37 王志苗,张贺宗,史占兵
拨叉轴断裂失效分析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现场断裂的拨叉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断裂属于典型的疲劳断裂,具有沿晶与韧性断裂两个特征。分析认为:断裂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在加工或安装时产生的销孔内圆周面划痕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在热处理过程中基体组织粗化,魏氏组织严重,内表面的淬火层马氏体组织没有良好的韧性,极易萌生裂纹,而失效断裂。
2015 Vol. 33 (1): 37-39 [摘要] ( 1013 ) [HTML 0KB] [PDF 0KB] ( 26 )
40 杨涛, 但娟
热轧板条纹缺陷分析
热轧板表面条纹缺陷为热轧板常见缺陷,且较难治理。为了弄清热轧板表面的条纹缺陷产生原因,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设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缺陷区存在再结晶不完全的大晶粒和脱碳现象,以及内氧化质点。说明铸坯原生缺陷有高温加热、轧制的痕迹。大晶粒的形成可能是由于缺陷处于临界应变状态或细化晶粒的元素被氧化掉,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裂纹与热轧板表面夹角很小,裂纹毗邻金属存在脱碳及内氧化斑点等,缺陷性质也可能是热轧过程中形成的折叠。
2015 Vol. 33 (1): 40-44 [摘要] ( 857 ) [HTML 0KB] [PDF 0KB] ( 10 )
45 江河,杨国斌,张先锋,冯擎峰
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开裂原因分析
针对气缸盖耐久试验时过早出现漏水问题展开失效分析。首先通过宏观检查发现裂纹源来自内表面,裂纹源沿清砂孔外圆凹槽内产生,沿凹槽向两端断续延伸,同时从冷却腔体内沿壁厚方向外伸。裂纹是在凹槽内多处多次产生并扩展,呈热裂纹特征。用显微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验等常规失效分析手段,进一步确认气缸盖开裂原因是热疲劳,而铸造应力、机械应力对开裂和裂纹扩展也有间接作用。
2015 Vol. 33 (1): 45-47 [摘要] ( 1031 ) [HTML 0KB] [PDF 0KB] ( 21 )
48 孙喜顺,梁静召
65Mn热轧卷板边部翘皮原因分析
针对65Mn热轧卷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翘皮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进行观察,认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翘皮的主要原因是除磷水压力不够,造成氧化铁皮卷入卷板的表面产生翘皮。针对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关的措施,提高65Mn热轧卷板表面质量,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2015 Vol. 33 (1): 48-50 [摘要] ( 1192 ) [HTML 0KB] [PDF 0KB] ( 7 )
专题研讨
51 刘英转
钢板中常见超声波探伤缺陷识别与分析
在统计并分析超声波探伤不合格钢板时,发现钢板中主要存在3种类型缺陷。使用自动超声波探伤设备、手动超声波检测仪、扫描电镜3种工具分别对缺陷试样进行检测,归纳总结了3种缺陷的特点及形式,从而为前道工序从源头上控制缺陷产生提供了深有意义的参考,同时有助于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能力。
2015 Vol. 33 (1): 51-55 [摘要] ( 784 ) [HTML 0KB] [PDF 0KB] ( 7 )
56 杨锐杰,吴平,李向龙,王宝义,张师平,陈森
正电子湮没技术探讨铜对微合金钢缺陷的影响
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和多普勒展宽谱探讨了含铜超低碳微合金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微量元素铜对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 150 ℃以5 ℃/s冷速到850 ℃的过程中,超低碳微合金钢中的主要缺陷为单空位和位错;铜元素不仅显著影响了微合金钢中缺陷数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且降低了单空位和位错缺陷的总数量;不含铜微合金钢中缺陷数量随温度的降低先增大再减小,且在1 000 ℃时达到最大值;含铜微合金钢中缺陷数量随温度的降低基本保持不变。
2015 Vol. 33 (1): 56-59 [摘要] ( 1176 ) [HTML 0KB] [PDF 0KB] ( 16 )
物理测试
 

编辑部公告

 
 
· “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表征、无损检测及失效分析技术交流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 《物理测试》欢迎您投稿
· 《物理测试》理事会欢迎您的加入!!!
· “测试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 中国钢铁期刊网开通网上投稿及查询系统!
                  更多 
 

作者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

 
·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物理测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邮政编码:100081